锐利的光芒。
塔原本已倒了近百年。祖父说他儿时也只在塔址旁的废墟里抓蛐蛐,那时雄伟的宝塔就只剩下断壁残垣,被年深日久的杂草覆盖。不复原来雄伟的模样。
鲁迅先生撰文说雷峰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所以倒得好,于是国人也跟着拍手欢呼,说倒得好。之后的年代里,关于重建一事,虽偶有人提及,却迫于言论,也总是不了了之。因为重建,等同于封建势力的复辟,无疑是大忌,断不可取。
这座风光一时的宝塔随着似水年华逐渐被人们遗忘。偶有外来的游客,偶尔打听,觅其芳踪。
于是,西湖旧十景中的“雷峰夕照”从此有名无实。
雷峰塔终于在百年后的今天重建,赫然耸立于西湖南麓。在离其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有醒目的路标指引。路旁配合着新的仿古钟形路灯。昔日的旧风卷土重来。
想必净寺因为重竖这座宝塔,香火较之以前应该会旺些吧。虽然这千年古刹早有白娘子和济公的传说萦绕,但因为大名鼎鼎的灵隐寺,总是显得落迫寂寥,郁郁不得志。
我们已摒弃旧时的道义人伦,只需要现实的物质利益。
庙前的空地上有白衫黄袍的僧侣,面容清矍。握着城市里已不多见的竹制扫帚,顾自低头扫门前的落叶。他将他们归结起来,装进巨大的簸箕。
过马路时,看见一闪而过的红色奔驰跑车里的青衣女子。有精致的妆容,冷漠的表情。
南山路上有比以往更加鳞次栉比的酒吧,茶楼,咖啡馆,冰淇淋店和画廊。有的还在装修,空气中有三夹板混合油漆的刺鼻气味,门口堆着残余的废料。不久,它们都将营业。
这些漂亮的店铺被人为的组合在一起,彼此混杂,形成一个奇怪而喧嚣的氛围。白天,它们被掩映在法国梧桐的树荫背后。阳光穿过落地玻璃,停留在铺着格子棉布的木桌上。恬静淡然。入夜的时候,这里会亮起昏暗的灯光,低低的,投下暧昧的光线。等着同样神情暧昧的人造访。
它们像一个巨大的灰色容器,承载所有能够承载的情绪。欢欣的,痛苦的,茫然的,虚伪的,歇斯底里的脆弱和浮躁。一触即碎。人们隐遁其中,将灵魂释放,期望空洞的抚慰,华丽的,却转瞬即逝。
至少,没有人嘲笑灵魂的鄙陋,没有人觉得孤独是可耻的。
然后,在黎明来临时分,消失。一切复归原状。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同样的故事,每天重复上演。我们已经习惯。
生活总在继续。我们无法停顿。
即使这样的风景,我们也难得驻足。
一切只是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