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是一项枯燥而无聊的事,朱由校在御座上看着考生们紧张的答题,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前世高考的时候,和现在眼前的考生们一样,神色紧张,冥思苦想,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抓紧时间答题,挂在墙上的钟表都不敢抬头看一眼,害怕时间不够用,就像现在的学子们一样,不敢看计时用的香柱,一点一点的燃烧殆尽。
这是一场关乎他们前程的考试,天气虽然不热,甚至是清凉,但他们的额头上已经是汗珠悬挂,有的衣襟也微微潮湿了。
朱由校此刻作为主考在这里监考,没有考试的紧张之情,却是无聊的让人昏昏欲睡,苦苦等待着考试结束。
两个时辰的考试时间,真的很难熬。已经过了午时,考生们有的已经答完题,交上试卷出去了,还有的在拼命作答。
一声钟响,所有考生放下了笔停止答题,礼部官员一一将试卷上的名字糊上收起,封好后交与内廷总管程化祥。
枯燥的考试结束了,朱由校无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来了精神,他早盼着这一刻了,朱由校的肚子开始“咕隆隆”的乱叫,整整两个时辰,谁坐在那也是累得慌啊。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美美的吃上一顿,舒舒服服的睡上一个午觉,晚上,便是他开始又一项枯燥的事情——阅卷。
一百人,三百份试卷,工作量很大,且又都是文言文,更是乏味,虽然读起来很无趣,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批阅下去,希望从中找到几个可用之才。
朱由校出的三道题,分别是《论守制与改制》、《富国强兵之道》、《西洋之学与国之典学》。
考生的答作良莠不齐,第一道题个别人赞同改制,第二道题多数是空泛之谈,毫无实用,且第三道题几乎都是反对西洋学,独尊儒学,这让朱由校很是不乐意,也很失望。
经过两天的阅卷,朱由校从中挑选出几个答的比较好的试卷列出来,将礼部几个评审阅的官员召至西暖阁,将三份试卷传阅他们,从中挑选最好的,以便钦定状元。由于试卷上的名字被糊上,没人知道是谁,只能根据答卷质量评判。经过阅卷官们综合评判,最后将一份书写俊美,书法为众考生第一的钦定为状元。
不久,天启元年四月二十三日,礼部将名单呈上御览,同时也张榜发布,南直隶长洲县人文震孟为今科状元。
在三百人的名单中,朱由校微微扫过,他没有关注甲科第一名,只是看了一下名字,知道是谁而已,能有印象的是这人的书法不错,其它的就没有什么值得评赞的。他继续看下去,仔细欣赏着古代科举所谓的三甲是什么样子。
赫然,朱由校在二榜中近尾处看见了一个人名: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卢象升!
朱由校大感意外,这个能让后人叫出名字来的一代名将竟然是天启元年进士!
呵呵,这可是一个惊喜。
卢象升是明末注明的军事将领,是叱咤在崇祯年间的名将,此时不过是一个未入仕途的年轻俊才。
朱由校旋即命人到礼部将卢象升殿试的卷子调阅出来御览。
朱由校认真看了卢象升的试卷,第二份《富国强兵之道》中着重笔墨最多的谈论的是用兵之道,看得出他确实有军事才能。另两份试卷,答的基本不尽人意,也是读书人那股死心眼,反对改制,尊从儒学弃西洋学。
朱由校叹息了一声,卢象升虽然有军事才能,但从小受到的是传统的“正统”思想,骨子里还是不喜欢新政的。
卢象升还年轻,需要历练,这是个将来叱咤风云的人物。
朱由校命人悄悄的找到卢象升,带到宫里来,他要亲自见见这个人。
这个时候京城很热闹,皇榜张贴,道贺之声如春风沐浴京城一般,热闹非凡,尤其是状元及第的文震孟,更是显耀荣光,同乡好友皆来道贺。
卢象升中进士,这对许多读书人来说亦是光耀门楣的事了,摆酒庆贺,与同窗好友在客栈里举杯,谈笑风生。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观看状元骑马游街,学子们也都来一睹状元风采。
文震孟在宽敞的道路上骑马游街,受众人景仰,此时他风光无限,好不自胜,人生如此,也是不枉。
在一家客栈的二层楼中,一个英俊青年把酒举起,对不绝于耳的外面敲锣打鼓的喝彩声不屑于顾,对左右说:“吾今年二十有一,当今状元已是天命之年,夺得其魁不过侥幸,若吾再读两年书,其榜首必是我焉!”众人附声大笑。几人在笑声中听的状元鼓乐之声渐近及远,也未起身顾看。
此人正是卢象升。
卢象升正与好友把酒言欢,酒至酣中,兴致之至,忽然客栈外闪出几个魁梧壮士,面色整肃,来到卢象升桌前,不柔不厉的拱手问:“请问哪位是卢象升卢公子?”
卢象升此时已有几分醉意,面泛红晕,抬头看着几人,晃着脑袋说:“我就是,找我什么事?”
“我家老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