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傻瓜,我当然不可能让你放着好的生活不过,去和我过那种落草的日子。但我要说,其实我已经为梁山准备好了很多发展的计划,只要这些计划里有一个能成功,梁山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是贼寇,你不仅能得到比现在更好的生活,同时还有更高的地位。”
“你要招安?”
戴宗挑了挑眉头。
稍微有些心动了,如果是招安的话,这个不是不能考虑。
招安是晋身的最快速的方法,古往今来已经有多少这样的例子了。全都是那些报国无门之人,或者遭受冤屈之人,他们会选在占山为王,和朝廷的军队作战,只要能让朝廷看到他们的威胁,自然就有了招安的资格。而只要招安成功,立刻就能获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这还是朝廷承认的。可以说,这是最快的晋身方式了,只要赌对了,就能瞬间走过正常情况下一辈子都揍不过的那条路。
看看原著就知道了,招安之前,或者说上山之前,戴宗只是一个小小的节级,无品无级,不值一提,可招安后呢,他最后却成了兖州府都统制,这其中的变化,可以说是让他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所以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看向曹岩的目光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仇视,因为他发觉,曹岩或许真的能带他走上一条快速上升通道。
或许有人说,梁山好汉有这么势利吗?事实上,梁山好汉真的就这么势力。
原著中宋江想要招安,反对者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名利在作怪?
名利,是个好东西。
不爱名利?100个人这样说,95%都是假的,绝大多数人还是爱这个的。梁山泊好汉也都是爱名利的,他们招安,就是最好的证明。
义薄云天也好,为国尽忠也罢,在这些的背后,都有梁山好汉的一颗名利心。
梁山好汉,做到大彻大悟的并不多。
征讨方腊结束后,有三位做到了大彻大悟,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那位花和尚鲁智深。
原著中这么写道,“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临死之前的鲁智深,终于悟出了他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临死大彻大悟,也不枉此生,其他很多人,临死都没有大彻大悟。比如宋江,临死还在想着名利,为了不让李逵坏了他的忠义,他骗李逵喝下毒御酒。第二个人就是武松,武松的话,无需多言,他看到鲁智深圆寂,也大彻大悟,因此留下来当和尚。
除去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还有一位也大彻大悟。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站在曹岩面前的神行太保戴宗。
原著中这么写道,“当有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受衮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宋江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戴宗道:兄弟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宋江道: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当岳府灵聪。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在彼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戴宗跟宋江说“崔府君勾唤”,其实是托词。不是谁勾唤的原因,而是他大彻大悟的原因。戴宗从遇到宋江,到最后授兖州府都统制,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大难。功成名就,该心满意足了,可他却明白了自己奋斗一生的结局只会是遭人陷害而死。眼前的名利,都只是一场梦而已。自己的归宿,应该是寺庙,不是官场。他深知宋江是聪明人,因此见宋江,从侧面点他,希望宋江也辞官归隐,能有个好下场。可惜,宋江不可能大彻大悟。
无奈之下,宗独自离去,最后大笑而终。他的笑,与鲁智深临死之前的笑一样,都是大彻大悟的体现。
但那是未来的戴宗,这时候的戴宗可没有这种觉悟,现在的他还满心想要更进一步,想要做大官,想要得到更多的名利钱财,那么曹岩就给他这个机会。
不过有一点很可惜,那就是他误会了。
曹岩笑着摇摇头,“招安吗?不可能的,我自起事那一天,就从未想过招安。不过,我还有其他的办法,如果节级愿意听,不如坐下来,我好好和你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