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正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阁楼,下方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镌刻而成。
再往里走便是内午门,因康熙、乾隆二帝经常在此门接见清廷官吏、少数民族首领,举行射箭比赛、比舞选官、皇子皇孙们表演等,所以又叫“阅射门”
内午门前两侧,有造型精美的一对雌雄铜狮,属国家一级文物。导游说“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脚,富贵能到老。”于是大家一一向狮子摸去。
内午门上方悬挂康熙题写“避暑山庄”四字匾额,仔细看,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横,后来人对此众说纷纭,私下以为此字并非笔误,只是异体字互用而已,体现书法美的说法更为可信。
我们来到了正宫的澹泊敬诚殿,这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采用了汉族宫殿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主殿叫“澹泊敬诚”全部用珍贵的楠木建成,也叫楠木殿。楠木因产于南方,其木呈深橙黄色,质地温润柔和,阴雨天常会发出幽香。又因此木伸缩变形小、耐腐朽,被视为软木佳品。楠木又分水楠、香楠和金丝楠三种,金丝楠的木纹中隐隐透出金丝并结成天然的花纹,可驱虫防味,又被评为楠木上品。澹泊敬诚殿全部采用了金丝楠木建筑,就连天花板也是以楠木板镂雕而成,实在是一座价值无可标计的辉煌建筑。
在这里,我们还一一参观了皇帝、皇后以及嫔妃寝居之所,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赞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便欣然题名“烟波致爽”并将它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导游介绍,每当入夏,这里晴无酷暑之感,夜无风寒之忧。当年康熙、乾隆、嘉庆每至山庄必居于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在“十九间照房”内我们还看到了避暑山庄的镇国之宝石鼓,共有十面,栩栩如生,鼓面上刻有文字。导游介绍,承德石鼓镌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这一年正是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古人认为石头的寿命是最长的,所以乾隆皇帝在这一年镌刻石鼓,有暗喻长寿之意。云山胜地楼是皇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的地方。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场所,已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文化追踪
导游介绍说,他从前只认为清朝是个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朝代,一个典型的历史事件即是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带着一批大臣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并签订了北京条约清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得清王朝丧失了相当于我国现在差不多20 %的国土面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也发端于此。但他做了导游之后,才进一步了解到前清和晚清前后差别很大,前清王朝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大有作为的王朝,尤以康乾盛世时的大清帝国为最,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当时清朝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很好的疆域基础。是时康熙、乾隆皇帝,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都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的军政要事、民族外交、重大典仪等都要在这里举办,承德避暑山庄成为名符其实的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曾在这里接见宴赏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英国访华使团等等。
与时同时,前清王朝还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尤以乾隆帝为最,他儒雅风流,才华横溢,文治武功,皆为翘楚,一生诗作达4200余首。他重视收藏文物典籍,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篡了鸿集巨帙四库全书。同时由曹雪芹所著、居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也在此间完成,将我国古典文学推向了最高峰。是时清朝皇帝颁布圣旨,要同时使用满文、汉文和蒙古文三种文字,这里面就否定了口口相传、众说纷云的一个历史迷踪,即雍正“篡位改诏说”说的是康熙帝本来是欲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可胤禛却暗自派手下隆科多把诏书中的“传位十四阿哥”的诏书改为“传位于四阿哥”如果说汉文“十四”改为“于四”可行,但满文、蒙文又怎么能同时更改呢,以此佐证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
追溯避暑山庄的历史渊源,我们还了解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都要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的目的。为了解决沿途吃、住问题,就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了2l座行宫,而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先有木兰围场,后有避暑山庄,最后才有承德这座城市的由来。
有人说,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在承德的演绎“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此话信矣!避暑山庄的兴衰史,不正是清王朝兴衰史的缩影吗!一个仅有几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统治整个中原大地,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外八庙是和大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国家策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重要遗迹和珍贵文物,已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
湖光掠影
我们最后来到了避暑山庄苑景区中的湖泊区,这里依山傍水,湖光山色,一种灵秀之美让人心情愉悦,叹为观止。三孔拱桥、湖边垂柳、荷塘睡莲,洲亭画舫,真是绿红满眼翠湖中,亭台楼榭各下同。曲径幽廊醉而行,一步一景如梦中。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仿江南的名胜建造,如“烟雨楼”的形状,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而设,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如所有前来观光的游人一样,我来避暑山庄,山庄虽不识我,但依然揽我入怀,我可以尽情地在亭台楼阁、庙宇观庵、湖光山色、小桥画坊间留恋忘返、陶醉其中,想把每一处景观都摄入眼底,每一份史料都存入脑中。无奈老干部们却是人老心不老,脚步愈加地勤健,他们早已走在前头,我于是恋恋不舍地收起不尽美景,三步并做两步地追赶前方的队伍。
我们终于游完全程,从避暑山庄的德汇门出来,回顾此次游览,我仿佛在清王朝的历史中重新走了一遭,岂止是遍览了避暑山庄的天然美景,更是穿越时空,在清代的荣辱兴衰中感悟了避暑山庄的厚重文化,回过头来再看避暑山庄,愈显其深邃而奇迷,博大而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