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赏赐的黄马褂也由孙委员毕恭毕敬地送来了。
孙委员现在看刘大双可有点不同了,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连太后都知道他了,这以后说不准贵不可言哪!这个时候再看刘大双,眼睛里多了羡慕和敬畏。
孟氏可乐坏了,拿个锦盒把黄马褂装好,天天供着。
难民的数量远远的超过刘大双想像,已经三万多了,每天还是潮水似的涌入。
保安物流还要运输货物,对于难民,现在只能尽量多拉,而且以老人女人小孩为主,这个时代女人很多还是缠脚的,没办法长时间行走。青壮男人只能是跟车行走。
这么多的难民,最先要解决的是吃住。
原来盖好的房子也不可能一户三间了,只能先把人安排进去,东西两个屋炕上睡满了,地上铺了麦草,也先将就着住下。
就连新盖的一个学堂也暂时不开学,铺上麦草,也睡了几百人。
剩下的只能临时每户发些玉米秸秆,让大家在大路边搭上了窝棚,起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吃的倒不担心,刘大双手里有的是粮食,只要签字同意到工厂做工或者租地耕种的,除了每天可以在粥棚免费喝粥,还可以每户每月领二十块六张大饼压缩干粮。记在帐上,以工钱或明年地里收成扣除。
不愿意来工厂做工或租种刘大双田地的,每天只供应一碗粥。
刘大双现在吸取了教训,有些地方必须斤斤计较,升米恩,斗米仇,古人总结的没错。
新的移民区刘大双计划建在乌泰抵押的土地上,这些地,他压根不打算还回去。
在规划时,他吸取了上一世的一些经验教训,除了住宅区外,预留出休闲娱乐区、绿化区、商业购物区、学校、医院、**行政区域、污水处理区等必须的区域,道路也留的特别宽,免得以后汽车多了又去搞拆迁,弄得一群人撒沷打滚,寻死上吊。
他大概画了个规划图给刘玉豹,并且命名为明珠花园。刘玉豹看了直笑,指着那一块块的空白说:“大双,没你这么盖房子的,太费地了,一排排挨着建才行。”
刘大双笑笑说:“三叔,你就按我说的建,以后你就知道好处了。”
“行!”刘玉豹也习惯了,不再问。
“三叔,取土尽量在这住宅区外围取,直接挖几条深沟当护城河用,留四条路连接外面。”
“行,你这是建城堡啊!”刘玉豹笑了。
“防着点吧,谁知道以后啥情况。”刘大双心事重重。
这次日俄战争更让刘大双看透了这些列强的嘴脸,文明只是一个遮羞布,随时可以撕下变成野兽。
他有些庆幸,由于一直以来的危机感,使得他处处小心谨慎,低调行事,才算平安过了这么两年。
以后更是危机重重,他决定盖完房子,一次性扩军两千人,手里有枪,做事不慌。
俄军援兵到了,一下子东北又多了十几万俄军,奉天那儿日本人暂时也打不动了。因为刘大双供应的食品充足,双方打的也惨烈些,都伤亡了十来万人。日军本来就来了二十多万人,现在减员一半,也只能等国内援兵到。
波波夫又带了俄军十万双登山鞋的订单过来,刘大双这次真要推掉了,确确实实没那么多牛皮。
只能转告波波夫,你们必须放开奉天到昂昂溪的铁路运输,我们专门从关里收购一批牛皮过来。否则,这个订单只能不接。
波波夫知道这是实情,摸摸光头说去俄军指挥部协调一下。
刘大双关心移民新区的建设,去转了两天,发现了问题,窝工严重。
现在有大量难民,工地上提供三餐,不给工钱,但仍然有大批人前来干活。一个是他们知道这房子是给自己住的。第二个就是工地上的羊汤、馒头太馋人了,这可是他们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靖安盖土房很简单,就地挖土,拌上三寸长的草杆儿,和成泥,用叉子叉起,一坨坨堆起来,就是一面墙。两个壮劳力一天可以垒 一面墙出来。
但刘大双却看到,墙垒到一半儿就停了。问下干活的人,说是窗框、门框供不上,只能停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