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六十年代生人,细看,或多或少有些同感,感慨不已,引发诸多想法,便在此文章基础上,直接移花接木,写下本篇文章,名字就叫生于七十年代。
我其实是七十年代末生人,算是恰好搭上了七十年代的末班车。因此,在这里写生于七十年代,有些诚惶诚恐,既惭也愧。但,心里有话要说,总不能憋着不吐,这不是我的性格,也违背自己的意愿。既如此,只好在这里一吐为快,全面与否,到位与否,请生于七十年代的朋友们不要深究,就权当是我个人的唠叨。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这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最先听到的少儿歌曲。其后,最先听到的爱国歌曲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最先听到的教育歌曲是“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最先听到的榜样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终于革命终于党。”最先听到的校园歌曲是老狼的同桌的你,最先听到的摇滚歌曲是崔建的一无所有,最先听到的牢狱歌曲是迟志强的愁啊愁,最先听到的台湾歌曲是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最先听到的香港歌曲是刘德华的天意等等。尤其是我第一次听到我只在乎你时,几近疯狂,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妙的音乐,惊为天乐,陪我渡过了最青春纯真的初、高中时代。而今,静静一人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泡上一杯香茶,打开电脑,搜寻自己曾经深恋过的这些歌曲,在满屋袅袅茶香里,放松的思绪便在悠扬的音乐声里浮浮沉沉、飘飘渺渺,让人浮想连翩
突然之间,不知怎么的,近年来,怀旧的演唱会接连不断,愈演愈烈,乱纷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唱不到底死不休的气概。演唱者多是生于七十年代,一群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不老的艺人。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赵传、苏芮,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将最后的叫嚣进行到底,虽然支持者众多,也与许多人的心理不谋而合。然而,周杰伦的随意哼啊、蔡依琳的天籁之音、阿杜的独特嗓音、小沈阳的超强模仿,象天上下冰雹一般,纷纷击中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都改听他们了,就连名导演张艺谋也不得不迎合人们的口味,找周杰伦和小沈阳拍电影了。这些足以证明,而今的演唱江湖,已不是生于七十年代歌手的了,同样也不再是生于七十年代人们的了。因为,很多这代人,包括我自己,用心良苦的细细聆听,就是听不懂周杰伦的快歌唱的到底是什么,左观右看,楞是瞧不出小沈阳的男扮女装又靓在哪里。也许,真的是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到了该与七十年代说再见的时候了。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浪奔,浪流,滔滔江水永不休。”“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随着这些激情澎湃,激昂高亢的音乐响起,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到有些真实,令我恍然又回到了七十年代看这些电视剧时的情景。
我相信,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对当时的部分电视剧(电影)绝对是记忆尤深。现在,我还能叫出名字的是这么几部,先是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决战玄武门、鹰爪铁布衫、少林寺。接着是西游记、聊斋、济公、八仙过海、再向虎山行、侠女十三妹、南北少林、莲花争霸。后来是一剪梅、婉君、义不容情、昨夜星辰、血凝、乌龙山剿匪记、魔域桃园、流氓大亨、神探亨特,其它的就没有多少记忆了。剧情印象深刻的是再向虎山行里面的姜铁山和容沧海有点过节,两人一直想着比武,最后却是冰释前嫌,成为生死之交。当看到霍元甲里的陈真为给师傅报仇,把日本武士打的落花流水,又一脚踢碎了“东亚病夫”的牌匾,使中国人扬眉吐气时,心里热血沸腾说不出的畅快,觉得日军侵华时,中国军人要是人人都有陈真这样的工夫,没准两年就能把日本人打跑了。然而,最有名的电视剧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随处飘荡,人人争当许文强。射雕英雄传更是影响了很多人,一直到现今,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仍能想起当年许多人或座或站或蹲围着一台电视机观看的热闹场景,大家或为主人公的遭遇牵肠挂肚,或为精彩的武打场面所震撼,又或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唏嘘流泪兴许,对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这部电视剧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没有什么能比它更具影响力和杀伤力,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玲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