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遂育于姜。输我神器,居为让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 人之大宝曰位。用无赖之子孙,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 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民生预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 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 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巍然。日穷于纪,岁将复 始。逼切危虑,端忧暮齿。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 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 之待士。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岂知灞陵夜猎, 犹是故时将军;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大象初,以疾去职,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淮 二州刺史。子立嗣。史臣曰:两仪定位,日月扬晖,天文彰矣; 八卦以陈,书契有作,人文详矣。若乃坟索所纪,莫得而云, 典慕以降,遗风可述。是以曲阜多才多艺,鉴二代以正其本; 阙里性与天道,修六经以维其末。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 穷神知化,称首于千古;经邦纬俗,藏用于百代。至矣哉!斯 固圣人之述作也。

    逮乎两周道丧,七十义乖。淹中、稷下,八儒三墨,辩博 之论蜂起;漆园、黍谷,名法兵农,宏放之词雾集。虽雅诰奥 义,或未尽善,考其所长,盖贤达之源流也。

    其后逐臣屈平,作离骚以叙志,宏才艳发,有恻隐之美。 宋玉,南国词人,追逸辔而亚其迹。大儒荀况,赋礼智以陈其 情,含章郁起,有讽论之义。贾生,洛阳才子,继清景而奋其 晖。并陶铸性灵,组织风雅,词赋之作,实为其冠。自是著述 滋繁,体制匪一。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 二马、王、杨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征含商者成市, 而班、傅、张、蔡为之雄。当涂受命,尤好虫篆;金行勃兴, 无替前烈。曹、王、陈、阮,负宏衍之思,挺栋干于邓林;潘、 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斯并高视当世,连 衡孔门。虽时运推移,质文屡变,譬犹六代并协,易俗之用无 爽;九流竞逐,一致之理同归。历选前英,于兹为盛。

    既而中州版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士民涂炭,故文章 黜焉。其潜思于战争之间,挥翰于锋镝之下,亦往往而间出矣。 若乃鲁徽、杜广、徐光、尹弼之畴,知名于二赵;宋谚、封奕、 朱彤、梁谠之属,见重于燕、秦。然皆迫于仓卒,牵于战争。 竞奏符檄,则粲然可观;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非其才有优 劣,时运然也。至朔漠之地,蕞尔夷俗,胡义周之颂国都,足 称宏丽;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刘延明之铭酒泉,可谓 清典。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岂徒言哉。

    洎乎有魏,定鼎沙朔,南包河、淮,西吞关、陇。当时之 士,有许谦、崔宏、崔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 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及太和之辰,虽复崇 尚文雅,方骖并路,多乖往辙,涉海登山,罕值良宝。其后袁 翻才称澹雅,常景思摽沉郁,彬彬焉,盖一时之俊秀也。

    周氏创业,运属陵夷。纂遗文于既丧,聘奇士如弗及。是 以苏亮、苏绰、卢柔、唐瑾、元伟、李昶之徒,咸奋鳞翼,自 致青紫。然绰建言务存质朴,遂糠秕魏、晋,宪章虞、夏。虽 属词有师古之美,矫枉非适时之用,故莫能常行焉。

    既而革车电迈,渚宫云撤。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 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是时,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 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眩 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

    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 本,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 昔杨子云有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若 以庾氏方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

    原夫文章之作,本乎情性。覃思则变化无方,形言则条流 遂广。虽诗赋与奏议异轸,铭诔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 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考其殿最,定其区域,摭 六经百氏之英华,探屈、宋、卿、云之秘奥。其调也尚远,其 旨也在深,其理也贵当,其辞也欲巧。然后莹金璧,播芝兰, 文质因其宜,繁约适其变,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 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犹八音之繁会。夫然,则 魏文所谓通才足以备体矣,士衡所谓难能足以逮意矣。

    <b>部分译文</b>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人。

    曾祖父王俭,曾在齐国担任侍中、太尉,封南昌文宪公。

    祖父王骞,在梁国担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封南昌安侯。

    父亲王规,在梁国担任侍中、左民尚书,封南昌章侯。

    在江东都享有盛名。

    王褒见识广博,气量通达,性格深沉文静。

    风度潇洒,善于谈笑,博览史传,尤善于写文章。

    梁国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夫,特别精于草书、隶书。

    王褒少年时候,由于亲戚关系,常去他家,于是向他学习书法。

    不久,名气仅次于萧子云,都被时人所推崇。

    梁武帝喜欢他的才能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最初担任秘书郎,转任太子舍人,袭爵南昌县侯。

    过了一段时间,升任秘书丞。

    宣成王萧大器,是梁简文帝的嫡长子,又是王褒姑姑的儿子。

    当时大选僚属,就让王褒担任文学。

    随即升任安成郡守。

    侯景渡过长江后,建业动乱,而王褒能安定部属,被时人称赞。

    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将王褒转任智武将军、南平内史。

    梁元帝在江陵继位后,打算破格提升王褒。

    王褒当时还在郡守任上,诏令王僧辩以礼送行。

    王褒于是携家西上。

    梁元帝与王褒从前就有交情,彼此相处很好。

    授侍中,先后升任吏部尚书、左仆射。

    王褒出身于贵族世家,文章出众,学问渊博,当时人都十分推崇他,所以一月之间,就升任尚书省长官。

    王褒受宠,恩遇日深,但他更加谦虚,不因官职地位高而瞧不起别人,当时的舆论对他十分称赞。

    当初,梁元帝平定侯景,活捉武陵王萧纪以后,由于建业破败,尚待修复,江陵富足繁华,想定都江陵。

    又因为他原来的部属,都是楚人,都希望在荆、郢一带选定京师。

    梁元帝召集群臣商议。

    领军将军胡僧。。、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等人说:“建业虽是旧都,但帝王气象已尽,又与北部强敌相邻,中间只隔一条长江。

    如果有什么意外,后悔莫及。

    臣等又曾听说,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

    如今陛下承继大业,恐怕就是应验这个吧?天象人事,均有如此祥兆。

    臣等认为,不宜迁徙。”梁元帝十分赞同。

    当时王褒与尚书周弘正都在座。

    梁元帝问王褒等人道:“你们认为怎样?”王褒生性谨慎,知道梁元帝多有猜忌,不敢公开指出不当之处,当时只得恭敬地顺着应了几句。

    后来乘机秘密劝谏,言词十分恳切。

    梁元帝也愿意采纳。

    但梁元帝喜好荆、楚,已决定采纳胡僧。。等人的计谋。

    第二天,梁元帝当着众臣,对王褒说:“你昨天劝我返回建业,不是没有道理。”王褒认为,宫中所言,岂能向众人泄露?知道皇帝不用自己的建议,就不再说什么了。

    关中大军征讨江陵时,梁元帝任命王褒为都督城西诸军事。

    王褒原来以文雅出名,一旦出任将帅,自我勉励,竭尽忠诚。

    被包围以后,上下互相猜疑提防,梁元帝只对王褒还十分信任。

    朱买臣率军出宣阳西门,与大军交战,朱买臣大败。

    王褒监督进攻,但无法控制军队,降职为护军将军。

    大军攻克城外栅栏,又攻占外城,王褒跟随梁元帝进入子城,还打算坚守。

    不久,梁元帝出城投降,王褒也与众臣全部出城。

    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

    王褒曾经写过燕歌行,巧妙地写尽了关塞寒苦的情景,梁元帝与众文士都曾和作,竞相堆砌凄切之词。

    到这时才有了验证。

    王褒与王克、刘。。、宗懔、殷不害等数十人,都被送到长安。

    太祖高兴地说:“从前晋国平定吴国的好处,是得到陆机、陆云兄弟二人。

    今日平定楚地,各位贤才全部来了。

    可说是超过古人了。”又对王褒、王克说:“我是王家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氏。

    应当念及亲戚之情,不要因为离开家乡而难受。”于是任命王褒、王克、殷不害等人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常常位居上席,待遇十分优厚。

    王褒等人也都感恩戴德,忘了自己流落异乡。

    孝闵帝登基,封为石泉县子,食邑三百户。

    世宗即位,喜好文学。

    当时,王褒、庾信才名最高,被世宗特别亲近。

    皇帝每次巡游饮宴,都命令王褒等人写诗谈论,在身边陪侍。

    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衔。

    保定年间,授内史中大夫。

    高祖写了象经,命令王褒作注。

    引证丰富详备,很受称赞。

    王褒有见识有气量,十分了解治国的体要。

    他家在江东世代为辅政大臣,高祖也因此而器重他。

    从建德年间以后,经常参加朝廷政议。

    凡是重要的诏书,都命令王褒起草。

    设立东宫后,授太子少保,升小司空,仍然掌管诏诰文书。

    皇帝乘车巡视,王褒常常跟随身边。

    当初,王褒与梁国处士汝南人周弘让交好。

    周弘让之兄周弘正从陈国前来访问时,高祖允许王褒等人与亲戚互通音讯。

    王褒赠送周弘让诗篇,又写信倾诉思念之情,言词凄切。

    周弘让回信,愿老友保重身体,也说不尽离别之念。

    不久,出任宜州刺史。

    在任上去世,当时六十四岁。

    儿子王。。承袭爵位。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父庾易,在齐国不应朝廷征聘。

    父亲庾肩吾,曾任梁国散骑常侍、中书令。

    庾信自幼英杰出众,聪明机敏无与伦比。

    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

    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有不同常人之处。

    从湘东国常侍起家,转任安南府参军。

    当时庾肩吾担任梁国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

    东海人徐扌离任左卫率。

    徐扌离之子徐陵和庾信同时担任抄撰学士。

    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

    庾信、徐陵才华横溢,文风都是绮靡浮艳,因此世人称为徐庾体。

    当时的后学之士,争相模仿他们的文章。

    每写成一篇文章,京师没有不传诵的。

    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

    出任郢州别驾。

    随即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

    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高度赞美。

    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侯景作乱时,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扎营。

    侯景赶到,庾信让众人先撤退。

    台城失陷后,庾信逃到江陵。

    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梁元帝继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衔,出使我朝。

    适逢大军南征,就留在长安。

    平定江陵后,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封为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任司水下大夫。

    出任弘农郡守,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

    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

    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

    当时陈氏与朝廷互通友好,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

    陈氏就请求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高祖只放还王克、殷不害等人,留住庾信、王褒不放。

    不久被征调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

    至于赵王、滕王等人,更是恳切应酬,好比平民之间的交情。

    公卿们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他撰写。

    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及的。

    庾信虽然官位高,名声大,但常有思乡之情。

    于是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

    大象初年,因病退职,不久去世。

    隋文帝深切悼念,追赠他原来官职,加荆、淮二州刺史衔。

    儿子庾立承袭封爵。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