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军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小,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跟我。

    世道动乱,方识忠良,这难道是空话吗?”立即赏赐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荆州虽被东魏占领,百姓之心还是眷怀本朝。

    于是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用来招抚荆州百姓。

    独孤信到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

    独孤信对部众说:“现在我们兵力不足千人,而且前后都有敌人。

    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以为我军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起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

    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

    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

    独孤信乘机发兵进攻,辛纂大败,奔回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城门,已被独孤信部下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

    事迹见杨忠传。

    三荆于是平定。

    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

    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少,率领部下逃到梁国。

    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

    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他往哪里去,他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天,独孤信到达长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

    魏文帝交尚书讨论。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

    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

    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

    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

    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

    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

    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

    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

    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

    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

    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

    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之官爵照旧。”不久任领军。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

    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

    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四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太祖抵达氵廛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

    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阳。

    六年,侯景侵犯荆州,太祖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

    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

    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压。

    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

    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太祖赐名为“信”

    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

    不久,梁人山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人山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

    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

    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

    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

    加授太子太保。

    邙山之战时,大军失利。

    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齐神武追击的骑兵,各路兵马因此得以保全。

    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太祖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

    宇文仲和环城固守。

    夜里,独孤信命令诸将用冲梯进攻东北角,他亲自率领壮士袭击西南角,天明时将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虏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

    授为大司马。

    十三年,大军东征。

    当时因与蠕蠕为敌,令独孤信移守河阳。

    十四年,升柱国大将军,总括攻克下氵差、保卫洛阳、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他转授儿子们。

    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食邑各五百户。

    独孤信在陇山以西多年,请求回朝,太祖不答应。

    有人从东魏来,又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

    当时魏太子与太祖巡视北部边境,顺便到河阳慰问独孤信。

    独孤信陈述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满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

    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

    十六年,大军东征,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

    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

    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

    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

    当时独孤信五十五岁。

    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开辟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

    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受到百姓怀念,声威远震邻国。

    东魏将领侯景投奔梁国时,魏收写了一篇声讨梁国的檄文,假称独孤信据陇右而不听从宇文氏,声言东魏并无关西之忧,想以此来威胁梁国。

    独孤信在秦州时曾因打猎而天晚,骑马入城,帽子歪了一点。

    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

    他就是这样被邻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长子独孤罗,原来住在东魏,就以次子独孤善为继承人。

    平定齐国以后,独孤罗来到。

    独孤善去世,又以独孤罗为继承人。

    独孤罗字罗仁。

    大象元年(579),任楚安郡守,授职仪同大将军。

    独孤善字伏陀,小时聪明慧颖,善于骑马射箭,以父亲的功绩,封为魏宁县公。

    魏废帝元年(552),又以父亲功勋,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爵长安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授河州刺史。

    由于父亲有罪,被免职后久居在家。

    保定三年(563),才被任命为龙州刺史。

    天和六年(571),承袭河内郡公,食邑三千户。

    随从高祖东征,以战功授上开府。

    不久,任兖州刺史,为政简切仁惠,百姓得以安宁。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等衔。

    独孤信长女为周朝明敬皇后,第四女为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朝文献皇后。

    从周朝、隋朝到大唐,独孤氏三代都是帝王的母族、妻族,自古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隋文帝登基后,下诏追赠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以及冀、定、相、沧、瀛、赵、恒、氵名、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景”

    又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使持节、太尉、上柱国以及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恭”

    追赠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太尉恭公夫人。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

    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

    五世祖叫太骨都侯。

    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

    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

    侯莫陈崇少年时就勇猛果敢,善于骑马射箭,谨慎诚朴,不多说话。

    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

    又随元天穆平定邢杲。

    以战功授建威将军。

    另外又随贺拔岳在洛阳击败元颢。

    官升直寝。

    后来随贺拔岳入函谷关,打败赤水蜀。

    当时万俟丑奴围攻岐州,派将领尉迟菩萨率兵向武功推进。

    侯莫陈崇随从贺拔岳奋力作战,打败敌人,又乘胜追击,解了岐州之围。

    又进军百里细川,攻破贼帅侯伏侯元进的营地。

    万俟丑奴率领残军逃奔高平,侯莫陈崇与轻装骑兵追击,到泾州长坑赶上敌人。

    贼军尚未布成阵势,侯莫陈崇匹马冲入贼中,将万俟丑奴从马上活捉过来,乘机大呼,贼众惊慌溃散,没有人敢于抵挡。

    后续骑兵纷纷赶到,贼众全部逃散,大获全胜。

    贺拔岳把万俟丑奴所乘的马匹和他的宝剑、金带赏给侯莫陈崇。

    任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食邑八百户。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侯莫陈崇与诸将商议迎接太祖。

    太祖来到军营后,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守城。

    太祖派侯莫陈崇袭击史归。

    侯莫陈崇在夜里悄悄出兵,他乘着轻便小车,率领七名骑兵,直抵城下,其余的兵马都埋伏在附近路边。

    史归见他的人数很少,就不再防备,侯莫陈崇立即闯入,占据了城门。

    当时城内的李远兄弟预先知道侯莫陈崇要来,于是城内城外一片呐喊,伏兵冲出,活捉了史归,把他杀掉。

    以侯莫陈崇代理原州政事。

    又随从平定侯莫陈悦,转为征西将军。

    派侯莫陈崇安抚秦州,另封广武县伯,食邑七百户。

    大统元年(535),任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衔,晋封公爵,后升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彭城郡公,食邑三千户。

    三年,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役,食邑增加二千户。

    四年,参与河桥之战,多有战功。

    七年,稽胡反叛,侯莫陈崇率军将其荡平。

    不久,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兼太子詹事。

    十五年,升为柱国大将军,转官少傅。

    魏恭帝元年(554),出任宁州刺史,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被任命为大司空。

    孝闵帝登基,晋封梁国公,食邑万户,加太保衔。

    历任大宗伯、大司徒。

    保定三年(563),侯莫陈崇跟随高祖巡视原州,高祖夜里返回京师,人们私下感到奇怪。

    侯莫陈崇对他的亲信常升说:“从前我听占卜者说,晋公今年不吉利。

    君王今天忽然连夜赶回京师,不外乎是晋公死了。”于是众人把这话传开。

    有人告发了这件事。

    高祖在大德殿召集公卿,责备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心中恐惧,请求治罪。

    当夜,宇文护派人率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住宅,逼他自杀。

    依照常规礼仪为他举行葬礼。

    谥号为“躁”

    宇文护伏诛后,改谥“庄闵”

    其子侯莫陈芮继承了他的爵封,任大将军,升柱国。

    随从高祖东征,率军扼守太行山通道。

    平定并州后,授职上柱国。

    又参与平定邺城,任大司马。

    侯莫陈崇之弟侯莫陈琼,字世乐。

    八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又善于侍奉兄长们,家庭内外的人都很尊敬他。

    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食邑三百户。

    随从魏孝武入函谷关,任太祖的直荡都督。

    大统二年(536),升尚药典御。

    三年,任太子右卫率,晋封侯爵。

    跟从独孤信征伐梁人山定。

    官至北秦州刺史。

    十四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晋爵武安县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出任郢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升金州总管、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保定元年(561),任大将军。

    天和四年(569),转任荆州总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不久,升柱国,晋封同昌郡公。

    建德二年(573),任大宗伯,出任秦州总管。

    四年,随从高祖东征,任后二军总管。

    不久,改封武威郡公。

    大象二年(580),加上柱国衔。

    侯莫陈琼之弟侯莫陈凯,字敬乐。

    性格刚强正直,喜欢读经史之书。

    跟随兄长侯莫陈崇,以军功封下蔡县男。

    大统元年(535),任东宫侍书。

    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攻破沙苑,以战功授宁远将军。

    历任羽林监、东宫洗马、太子庶子,升都督。

    十四年,兄长侯莫陈崇以平定原州的战功,赐爵灵武县侯,诏令听任转授侯莫陈凯。

    又历任东宫武卫率、尚书右丞,转任左丞,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立六官后,授司门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授工部中大夫,升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又任工部中大夫。

    世宗初年,出任宜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入朝为礼部中大夫。

    保定年间,出任陵州刺史,转任丹州刺史。

    他在做过官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

    天和年间,入朝任司会中大夫。

    建德二年(573),任出使齐国人员之长。

    当初,由于尔朱荣有拥戴之功,魏孝庄帝任命他为柱国大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

    尔朱荣失败后,这一官职被废除。

    大统三年(537),由于太祖建立中兴之业,魏文帝又任命他担任这一官职。

    此后,凡辅佐君王、名望与实际功劳俱高者,也授予此职。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任此职者共有八人。

    太祖总领百官,督率内外诸军。

    魏国广陵王元欣为皇室成员,只不过在宫闱之中享享清福而已。

    此外六人,每人督率二名大将军,分别掌管禁军,为抵御外敌的主力。

    他们当时荣耀煊赫,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如今称为名门贵室的,都推举八柱国之家。

    现在连同十二大将军一块记录如下: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徒、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以上与太祖为八柱国。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以上十二大将军,每人又各自统率开府二人。

    每一开府领一军兵,合计二十四军。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除以上十二名大将军外,念贤、王思政也任大将军。

    不过,念贤为牧陇山以西,王思政出守黄河之南,都无领兵之权。

    以后的功臣们,官至柱国和大将军的有不少人,但都是虚衔,也不领兵。

    在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人由于官职地位而继续执掌兵权,但他们的德行名望一向在诸公之下,不得参与此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