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意见是否正确可行,并不在于意见本身,而在于意见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间。我们可以不把郦食其归为蠢才,但他这个意见却是实实在在的愚见,因为郦食其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时代已经变了,封诸纳相收买人心的法宝将不再灵光了。
但是,刘邦泡妞及耍赖还可以,哪有眼光看出如此破绽。刘邦称赞郦食其英明,并当即命令属下刻印分发诸侯。
善长听取意见是没错的,但是一味地听取别人意见,这不叫智者,而叫蠢猪了。不幸中的大幸是,当刘邦准备依郦食其这计行事时,这时天才张良出现了。
刘邦正在吃饭,张良恰好有事找他。刘邦一看到张良,无不得意地说道:“子房啊,有个牛人给我出了一招对付项羽的好办法,我觉得很是不错哦。”
张良一笑,好事嘛,请大王告诉我是什么好办法,让我也学习学习。
于是,刘邦把郦食其说的那套话告诉张良,说完,他又得意洋洋地问道:“怎么样,是不是很不错呀?”
真是不说不打紧,一说张良马上焦急地跳起来:“这是谁教你的,哪果你用这个计策,我保证你马上完蛋。”
刘邦不相信地看着张良:“不会吧,你说这计策哪里不好了?”
张良:“你把你手中的筷子借我用一下,我给你比划比划。”
这是历史上一堂生动而有趣的军事理论课。筷子是教鞭,饭桌是黑板;刘邦是学生,张良是老师。张良从八个方面全盘否定郦食其的谋略,我们不必一一举出,只举一点就可让郦食其和刘邦说不出来话:彭城的教训还不够吗,实践证明,诸侯全是些东风一吹就向一边倒的墙头草,如今楚强汉弱,他们凭什么听你调遣,到时他们不但收了你的封信,还嘲笑你自不量力,汉军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张良一席话像一道闪电,划过了昏暗的大海照亮了刘邦的眼睛,让刘邦这个舵手,一下子就望见了前方一触即毁的暗礁。
刘邦惊讶张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刘邦把还没来及咽下的米饭全吐出来,跳起来骂道:“郦食其这个竖儒,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刘邦当即命令属下,赶快把刻好的诸侯印通通毁掉。
刘邦主持的这场谋士pk大赛,刘邦和张良都赢了。刘邦脚气臭,但是手气相当不错,他不但赢得了张良,还赢得了教训,从张良这堂经典军中理论课中,他学到了一个新名词:与时俱进。
郦食其是纵横家,张良是兵家,纵横家偏向理论构筑的完美性,兵家却偏重于实践收益的现实性。郦食其之所以输,正输在观念落后,不切实际,这正是所有书呆子所容易犯下的弥天大错。而张良之所以赢,是赢在了对现实深刻剖析,他的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只是一个抽象的表述,其实一切战争的较量,首先是战争之道的较量。所谓战争之道,其含义极广,如果从古代战争学角度讲,主要有三大要素组成: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指的是对形势发展的判断;所谓势,就是对时势采取的应付措施;所谓情,是面对战争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综合以上三要素,一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第一,判断和决策一定要正确;第二,一定要有应付时态快速的灵活多变可行的措施;第三,对战争要有奋发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的斗志。
郦食其的错误正在于,他对时态发展判断错误,及应对现实所持的措施僵硬落伍。就让我们拿陈胜的例子来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