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大农庄计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过还有个问题,就算五寨堡的粮田恢复到以前风调雨顺时,粮食产量也是远远不能满足黄来福心目中的需求。

    中国几千年来大部分实行的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似的自然经济,五寨堡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体,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生产自给为目的,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年复一年重复简单劳动,所得很少,由此造成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缓慢。

    这种自然经济不但生产力落后,而且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无力,单人独户,个人力量总是小的。一遇天灾人祸,人民往往流离失所。

    当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中国一向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想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粮食,只能在单位面积上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这就是精耕细作的由来。

    五寨堡虽然有许多军户在为黄家种田,但事实上,也还是这种小农似的运作方式,以前风调雨顺时所得在黄来福看来就不多,眼下灾患频繁时就更少了。

    不过见识过后世那种大农场,大农庄似的生产方式,黄来福当然不会再用这种自然经济似的生产方式,五寨堡一带地广人稀,正好实行大农庄计划,不说五寨堡,就在这北方九边各地,地广人稀,土地也多得是,而且由于小河时期的灾害,许多良田都废弃了,正好可以利用。

    这种大规模农场似的生产方式,是那种小农似的生产方式不能比的,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粮食等作物产量,而且抗灾害能力远比那些小农似的生产方式强多了。好比后世那些大公司,大工厂,总比一些小家庭工作坊来得生产力强,抗压力大。

    就拿不远后的英国来说,1633年时,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庄园土地的2/3以上。另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1/3。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缴的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入总数的近1/2。16年之后,在同一个庄园,租地农场主增加到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的42%,所缴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近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纳贡赋只有地租总收入的29%。

    这就是许多领主热衷于圈地的原因。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就是由于资本家租地而直接促成的。几十年后的英国,大农场或大牧场似的生产方式,就取代了英国以前那种自然式的土地耕作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而且,大规模农场式的生产方式,由于实力雄厚,很容易采取先进的科技,使用新的耕作方法和耕作技术,扩大耕地面积,改良肥料等,提高粮食产量,形成良性循环。

    其实在大明朝后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类似的大田庄式经营方式。

    明末的一些江南地区,由于土地兼并,有些地主占地上万亩,乃至几十万亩,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商品性农业发展的刺激下和大量脱离土地的劳动力存在的基础上,一些地主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出现变化,注意起大规模综合经营,以使土地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苏州常熟谭晓的经营方式颇具典型意义。他的经营规模很大,并且获得实际的成功。他雇佣百余名乡民为其劳动,他将部分土地出租,大部分土地雇工经营。从他数以万计的土地来看,从垦辟、种植到管理,需要的雇工数量是很多的。谭晓庄田中的大部分产物都是投放市场的,空间利用非常巧妙、合理。可以说,这是一处以商品性生产为目的的、立体化经营的农场。

    又有万历年间的潘允端,在他田庄拥有的一、二千亩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雇工经营。种植的作物品种也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