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杨天风不知道答案,一如那时的国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未卜的命运——九国公约对日本没有约束力了,美英对日本一再绥靖,苏联也中断了支援,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似乎也没有哪个世界大国愿意主持公道,惩罚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也没有在短时间内能赶上日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
当杨天风放开知道答案的旁观者的视角,以一个同样坐在考场中的答卷者的视角去看的话,很多东西都不一样起来。
所以,理解并给予实质上的支持帮助,要比批评指责更有用。犹豫、迟疑、徬徨、迷茫、绝望,都是面对恶劣处境正常的心理反应。而国府最终能坚持原则立场,没有屈服谈和,没有妥协投降,在杨天风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只是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还有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宣战,忙于欧战,而在远东实行绥靖政策,纵容并讨好日本,使中国更加孤立。
“……自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的兵力要防守大半个中国的占领区,兵力配置自然稀疏。每次行动,只能割肉补疮似地相对集中兵力。即便日军能勉强集结兵力,进行一些局部进攻作战,但只能是短期行为,速战速决而已,不可能将作战时间拖得很长。至少在目前时期,日军只能作一些短促突击,浅距离的进攻。因此,在与我对峙之第一线,日军不得不置重兵,后方却很空虚,其实是貌似强大,实质上是虚张声势……”
“国际形势虽然不利于我,但这只是短时期的表象。随着日本与德意勾结得越来越紧密,并缔结同盟条约,特别是近卫声明提出了‘大东亚新秩序’计划,表示要独霸亚洲太平洋区域,公然向某些列强挑战,必然引起列强国家对华政策的改变,为我国抗战赢得战机旋转……”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某些列强名似中立,但实行的乃是‘援华制日’的策略,这与抗战之初是有很大改变和进步的。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幻想,我国军民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使列强领悟到中国抗战对于维护远东和平,对于维护它们自身在远东利益的战略意义。所以,他们一方面想推迟与日本正面交锋的时间,一方面希望增强中国进一步抗日的能力,使中国成为不断缠住日本和消耗日本力量的地方……”
“能否争取国际形势的有利于我,其实关键还在我国军民的表现,不屈服、能战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就必然会赢得某些列强的帮助,乃至同盟。如果屡遭败绩、颓迷难振,则令人悲观失望。即便是被利用,也要有被利用的价值。如果别人连利用都不屑,那又是何等悲哀,何等耻辱?”
杨天风放下了笔,审查了一遍文稿,收拾起来,又对着桌上的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大形势即便恶劣,按照历史的轨迹走下去,中国也不会投降,不会谈和,终究是抗战到底。但他不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