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宣扬民族大义也是如此,十年能初有成效,二十载可以小成就算不错了。○而要有所小成,就不能空口白话,而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俺的意思,首先就是办报……”
陈德兴在桌子上面敲了敲,给化身成了民族主义分子的文天祥说着自己的办法。
在年初三晚上的聚会之后,这几日文大状元就天天往陈德兴家里跑,常常一聊就是好几个时辰,俨然就成了好基友。而两人谈话的内容,当然都和宣扬民族大义有关了。
其实南宋时期的中国人还是有一点民族大义的,只是比较朦胧,不能和后世的民族主义相比——否则,贾似道没准就该喊出“一亿总玉碎”的口号了。要真这样,忽必烈再怎么用兵如神也是白搭。而民族主义这个概念,说穿了就是宣传洗脑的结果!至少在陈德兴看来就是如此。
如今虽然还是13世纪,但是大宋百姓的识字率和对汉民族的认同感、荣誉感,绝对都不会比六百几十年后的清末民国时候的中国人差。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七百多年后人民共和国的汉族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荣誉感,都不一定能比得了此时南宋土地上的汉人!
至少,陈德兴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纳了外夷女子为妾的富商官僚,有将外夷女子所出的子女登记成番人夷人的。
而且,由于长期和占据中原的鞑虏政权交战,南宋王朝一直以来也是高举汉民族大义的。所以南宋是不缺乏民族主义土壤的,之所以没有结出民族国家这个果实,一来是和南宋王朝的统治者时不时就要屈膝投降有关;二来也和宣传教育手段不够高明有关系。
譬如南宋朝廷从来没有想过将“小报”运用于宣传,而且还因为“小报”总是刊登一些朝廷内幕,还多有不实,将之视为非法出版物,三令五申的要禁止。此外,南宋朝廷在肃清汉奸的问题上总是不够坚决,从来没有在国内形成过一股强大的反汉奸气氛。这可能是因为南宋朝廷本身就充斥妥协派,没有和北虏斗争到底的决心。
陈德兴顿了顿又道:“办报的经费由我来想办法筹措,现在是每个月200贯铜,以后做大了还可以再增加。”
听到陈德兴提出的办报经费,文天祥一笑:“这事儿我可不管,我这人不大耐烦,细务办得不成。”
陈德兴点点头,他知道文大状元不会做买卖——这个时代南宋的小报其实是个买卖,都是些考不上进士的措大办来赚钱的,天下大魁的状元自然不屑为之了。
“细务的事情我找别人去办,不过这写文章的士子我可找不来。”陈德兴本来就没有打算让状元郎去做报纸发行的买卖,他就打算借助文天祥的状元名头和在士子中的号召力。
“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了。”文天祥微笑点头。
正商议的时候儿,就听见外面敲门的声音,然后就是陈德芳探头探脑的进来,满脸都是对文大状元的崇拜表情。陈德兴的这位大哥,其实也是文武双全的好男儿,文章当然比不过文天祥,可是比武艺比兵法,三五个文天祥加一块都不是对手……陈德芳的武艺兵法可不是花架子,都是陈淮清传授的战阵之学!可是却偏偏满脑子唯有读书高,把文天祥当文曲星来崇拜!
此时就看见他恭敬的冲文天祥行了一礼,然后又对陈德兴道:“二哥,有一个自称叫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