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就去他的微-博找书,一找一个准。
拥有一百多万粉丝的马涛发了篇微博说道:“前几日把《火星救援》看了一遍,里面很多东西都有点不懂,看起来似乎有些复杂,害得我还询问了不少相关领域的朋友。
他们都觉得这本书很不可思议,各种信手拈来的物理学、天文学、化学跟生物学知识几乎都没有错误,全篇最大的bug就是开头的那一场风暴。
好久没有阅读过这么畅快、细节如此真实的科幻,画面感非常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人物形象。
本人并不是科幻小说的爱好者,但却看得很有味道,而且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也下了一番功夫,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地球人。
满分10分的话,我给9.5分,那0.5分因为比较多的专业词汇扣掉,可正是这些专业到极点的词汇跟描写才更加吸引人。”
“在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太专业了,我不明白具体的科技有什么不对,但作为一个门外汉却觉得不明觉厉。这大概是有史以来背景环境设定最广阔的密室逃脱故事吧,在绝境中乐观向上,永远不服输,国家汇聚所有力量拯救一名宇航员,全球都在关注进展,突然有一种自豪感。”——《小说评论》五月刊
另外一名评论者在燕京日报的专栏里面这样写道:“这样一本严谨的科学气质本应该就一鸣惊人,现在我开始苦恼起来,到底哪一本书才是年度最佳科幻小说,《我,机器人》的开拓性跟《火星救援》的搞笑治愈向,可这偏偏都是林翰写出来的小说。
作为一名导演,他是失败的;作为一名作家,他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这两本小说就足够让他在全球范围内小有名气。
一般来说,阅读硬科幻小说都是为了三方面的满足,一个是满足好奇心,作者选择的领域越是超前,读者越是陌生,那么阅读产生的惊喜就越大。
第二是体验现象,小说里面情节越是奇幻瑰丽、越是不可思议,读者获得的快-感就越是强烈。科幻作者的知识积淀是他笔下世界的唯一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他想象的高度,一旦逾越这个高度,那么就会沦为心口开河、胡编乱造。
林翰毫无疑问具备了卓越的天文学、工程学、航天学知识,他描绘出来的火星广袤无垠、荒凉严酷,在这个世界里面,唯一的主人公独自生活了549天,完全依靠智慧跟科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主人公每一次化险为夷都合情合理,却超越了读者思维的边界,这种智商的碾压感贯穿始终,让人叹为观止。
接上面的话继续,科幻作品提供的第三方面愉悦就是对人本身的信仰。《火星救援》的一大优点就是逗趣幽默的行文,主角永不停歇的自嘲与玩笑是支撑他度过寂寞旅程的终极武器,也是乐观、勇敢、坚毅等等可贵品质的自然外化。
当然,全文最为震撼的一点就是举全球治理,不惜代价营救一个人这个背景设定,所有人万众一心,将这位独自留在火星上的人带回来,带他回家!
这样一部给读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作品,不读就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