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若看着这满桌饭菜,有不少都是自己,端雅,端宁爱吃的,又命厨房做了几个父亲,母亲爱吃的菜来。
苏若又让墨香去桃花树下取出几年前,酿造好埋下的桂花酒,一家人饮用。
苏若做的桂花酒好销,从前总是剩不下几坛的,这几年家中人少,这几坛酒很是放在树下,陈酿了几年。
如今打开酒塞,可谓是香飘十里,闻一闻都要叫人醉过去了。陶莺看着酒杯里金黄色的佳酿道:“若儿这手艺,可比过我去了。”
“女儿酿酒都是母亲教的,那里能比过母亲。”
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我就送过他两坛母亲酿造的桂花酒,等我回宫时,要再带一坛子去给他尝尝。
“端宁,你看着酒杯发呆做什么。”
“我就是想这酒太好喝了,等我进宫时,要带两坛去。”
苏若心道这孩子,才回来几天,就又想着回去了,听闻她和兰妃娘娘常常同寝同居,难道是想兰妃娘娘了。
苏怀卿命下人全退出去,看着两个孙女,端雅在西北父母手下,倒也无什么大事,这个小孙女,却是在宫里待了两年了,经历的轩王之变,还跟着皇上南巡,听闻她和芳玉还在江南破获一起采花贼案。
皇上回来后,还在自己面前大为赞赏过她几次,至今苏怀卿都在思索,皇上把她诏去宫中,除了不放心西北那以外,应当还别有深意,只是自己一直没猜测出来。
“端宁你在宫中这些年,怎么很少书信予家中,”苏怀卿问。
“端宁居于宫内,偶而会闻于宫中之事,但不知那些可说,那些不可说,故不敢写于家书上。”
苏怀卿眉头微挑,这孩子好生慧捷。
其实当年我写家书,已经足够小心翼翼,但还是被万嬷嬷指点过,我仍记得她说,“乡君觉得你写给外祖父这封信,要经过几道手才能到苏府。”
我重新抽出新的信纸,感恩地道:“平宁多嬷嬷提点。”
万嬷嬷又是满意又是感怀,这孩子实在是进退得宜。
“皇上待你如何。”
“太后仙去后,很少能在宫里看见皇上,刚入宫觐见时,皇上只说外祖父才学斐然,叫我好好学习,不要做些好笑的诗来。”
说来那事已过去良久,但我仍耿耿于怀是谁把我作诗不好这事传到皇上耳中的,毕竟若无旁人刻意传达,皇上岂会知道那事。
“那事是鸥学士说与皇上知晓的,”苏怀卿道。
“漏勺她爸。”
陶莺皱眉道:“端宁,漏勺和爸是什么。”
“就是,我觉得鸥曳喜欢打听我家的事,从母亲至大姐姐,事无巨细,都爱打听,但一边说又一边把她知道的,全告诉了我,我觉得她这样很像漏勺。”
端雅原本在啃排骨,闻言噎了一下,笑着道你倒会形容,漏勺。
苏若道:“吃慢些,越大越没吃相了。”
“那日我听说是鸥学士和皇上说了你作诗的事,就派人暗中跟过鸥家小女儿,她跟她真正的手帕交,说了你不少坏话。”
陶莺道:“妹妹如此,姐姐想必也差不多。”
苏若道:“我在端慧的家书里,看过那薛郦骄横,靖王不喜,不过鸥绮倒是低调温和在王府中,颇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