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力密度上讲,己方的舰船火力密度实际上比对方要高,毕竟数量在这里摆着呢,对方的舰船也没有安装什么诡异的装置。倒是对方的母舰主炮口一直让文海很头疼,那个炮口一直在转,而且一直试图瞄着文海这边的舰队,有两次已经将射击轴线对上号了,不过并没有发射的迹象,不知道是能量或者炮弹还没有完成填充,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
当然,就这点来说,文海更希望对方的能量填充不过来,这样的话至少己方舰队安全一些。就现在来讲,对方的母舰虽然外围结构损失惨重,但是装甲太厚了,从破口处看这个多层装甲起码是四层以上的,每层厚度都在两公里左右,这并不是一个能被一发击穿的厚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母舰虽然不具备强进的护盾系统或者相位装甲,但是防御依旧是令人发指的。
不过躲避轴线这种事情,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么远的距离之下,舰队只能利用对方灵活性不足的方式来规避射击轴线,但是对方的轴线船体传向速度配合这么远的距离,实际上是完全有能力对舰队进行瞄准的。
在战斗开始后的第十四分钟,舰队总算无法避免的又一次被纳入了射击轴线当中。不过和之前两次不同的是,这回对方的主炮口不是没有丝毫反应,而是瞬间击穿了炮口的防护装甲板,将一团等离子体抛射了出来。
将炮口装甲板设计成可以被炮直接击穿,但是外部的攻击却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点并不是很难,而且这可以极大地保护炮口,虽然这个方式一般来讲会让炮的精度下降。
至于等离子炮,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高端玩意,但是这团等离子的特点在于,内涵的能量太多了。
反应时间相当有限,舰队实际上并没有时间做一些机动动作,在对方发射之后一秒钟左右的时间就被击中了。
联合护盾系统不用说了,能量倒是没耗光但是瞬间过量的能量导致联合护盾装置直接烧掉了不少。当然这个不是主要的问题,如果只是联合护盾系统烧了,那么撤离战场去换就是了,但是紧接着这团等离子又略过了半个舰队,直接将半个舰队的舰船融掉了大半。
等离子团虽然富含能量,但是穿透性不好,己方舰船的相位装甲在某种程度上抵抗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被这团等离子命中之后,舰队虽然大半船只的外壳以及辅助引擎都坏掉了,但是基本控制系统以及能源系统都保持良好,还在正常运作中。只是舰船外壳受损的时候连带着装在装甲外的炮台也坏了,所以可以说是失去战斗力。
“让所有受损严重的舰船直接向前跃迁五个天文单位,其他船只直接跃迁前往指定撤离地点。”文海说的指定撤离地点,就是之前定好的撤离点,不过这个撤离点预案是因为空间站问题而做的,不过使用起来没啥区别。
至于受损船只,转向引擎都坏了,自然改变方向就很麻烦了。虽然内部还有一套惯性稳定装置可以用于转向,但是那个的转向效率很低,还是先跑出去再说。留在这里可是很危险的,玩意其他船只现在突然转火过来,舰队绝对死伤惨重。
不过就现在来讲,整个舰队至少要失去战斗力至少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之后还有多少船只能恢复到战斗状态还不好说。
不过文海的舰队被打残之后,其他舰队也都提了个醒。为什么别的舰队都不打,就要打文海的舰队?要知道无论是防御还是火力,文海的舰队都不是周围这批舰船当中最极端的,只是稍微侧重一些火力而已。
至于这门母舰的炮,实际上到没有引起多大重视。离子炮的特性导致了对己方船只的杀伤没有那么严重,相位装甲的抵抗能力相当高的,只是暂时失去战斗能力而已,可以说是另一种层面的费杀伤性武器。当然了,如果是没有相位装甲的船只,损伤会更严重一些,估计就会像废铁一样呆在这里了。
“话说对方是不是想要俘获我们的船只?”
根据这门炮的特性,文海很容易得出这样的想法。就目前来讲,对方应该没有成功俘获过一艘己方的船只,哪怕是较为完好的残骸,因为所有出来作战的舰船上,都安装了多个自毁系统用于在被击毁之后销毁关键部件。至于周边的部件,那些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就不管了。
当然了,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批侦察舰是过来确定诱导点的,这批船只还有很多没有找到,或者说除了负责诱导的那艘船外,其他侦察舰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艘,侦察舰内补给已经完全消耗干净,驾驶员自杀掉了,另外舰船的自毁系统还没有启用,或者说处于侦测周边情况的待命状态。
老版本的舰船技术虽然不如现在的舰船好,但是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设计思路,后续的研发这都好说,对方缺的就是一点点核心部件而已,其他外围的替代技术多的是。
让参谋将这个想法报上去让情报部门去考虑,文海还是专心看舰队的整装速度。
后勤舰队运输的物资很全面,但依旧无法估计整个舰队,毕竟这次损坏的船只多达五千多艘,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备用零件在统计之后只能优先修改三千多艘,也就是说舰队剩余的主要战斗力基本上就是五千多艘战列舰的样子,当然如果把外围的侦查监督也算上的话,可以再加一千,不过侦查舰队火力并不是特别高,意义不大。
“让后勤队伍尽快把武器受损的船只更换好,其他受损的船只往后排,我们得尽快返回战场。”考虑到母舰的主炮射速不明,文海可不认为那东西打一次就废了的“通知其他舰队给导弹做末端引导,这个批次的导弹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