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法制建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人。湔县口碑相传,某次张率人从敦煌回来,马车载的画布即有车。大千家在四川内江,为万亩良田的大户人家。他们兄弟几个只是绘画就将家产耗尽,所幸的是几个都成为大师级人物。否则万亩良田的大地主家,解放后将面临什么下场?任谁都可以不难想象。

    几十年过去大千画作已价值连城,平常人连见一面的机缘都很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湔县的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曾组织力量,寻访他遗留在清城山的画迹。据统计张在清城山(包括湔县的其它地方)共留下各种书法、绘画作品400多幅。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这些画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人们在清城山能公开见到,大千先生在上清宫留下的,几幅石刻绘画和书法作品。

    一是痲姑池畔麻姑池碑,上书“麻姑池”三个大字。

    二是鸳鸯井旁的题咏碑,碑阳书“鸳鸯井”三字,碑阴刻诗一首:

    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

    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

    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

    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

    ……。

    三是收藏在文武殿的两幅石刻仕女像。其中一幅是“花蕊夫人”、一幅是“麻姑仙子”,这更是让游人赞叹不已。都是用看似简单的线条,把非常的美貌展示在人们面前。前些年一位长须飘逸的道家,在这里专门看管。他曾热情地游人介绍说:当年大千先生长期住在上清宫,因此留下这些作品。其中石刻仕女的面部线条,是大千先生亲手刻上去的,有当年的照片作证。

    有游人赞扬说:“宝贝啊宝贝!天师洞那里,冯玉祥抗战期间石刻题字说‘诚幽秀,要固守,不使强盗抢了走。’新中国现在抢是不可能!这些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只是不要让人给偷了走。”

    据当地老人们回忆,大千先生谦和与山民关系很好。有些人送碗山菜或特意烤制一块玉米馍,都可以如愿以偿,得到大千先生赠与的画稿或书法作品。

    但外乡外地人,要想得到一张则十分不容易。解放前湔县一教书先生,得到张大千的一幅画颇具故事色彩。194年他0多岁执教于县第三小学校(解放后为金马公社小学,现址为天马镇中学),家境比一般人好些。他到清城山上清宫,大千先生寓所求画,一连几次都被不与理睬。他灵机一动经常在清城山附近的小沟小河中,捉拿一些黄辣丁、石爬子等小鱼。穿成串提到上清宫。托炒菜的厨师做成菜肴,给大千先生送去。大千先生品尝后美味可口,也就笑而纳之。就这样他天天抓鱼几乎耗了一个暑假,大千先生才答应给他作画,以《归山图》一幅相赠。当事人形容说画面上,一个长发飘逸的老者扶着一根拐杖,朝一处悬崖壁立的山间小道走去。可惜十年期间,这幅画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大千先生的小女儿夫妇,都在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工作,1981年的时候夫妇二人来湔江堰。见到县领导谢书记后,她(他)们说:“老人家要我们到清城山去,看看他当年栽种在上清宫的红梅树,还有放养在山上的天水玉鸟现在怎么样了?他还说要拍照,把照片给他寄到台湾去。”

    县上安排人和她(他)们同行上清城山,将啾啾鸣叫在山上到处飞翔的天水玉鸟,和上清宫那些挺拔秀峻枝繁叶茂的红梅树,都拍进相机镜头。红梅大家都知道,天水玉鸟又是怎么回事呢?玉鸟红嘴白头黄颜色的脚爪,有黑绸缎似的羽毛又叫红嘴玉鸥,身躯和我们当地白头翁差不多大。常常是三五成群一阵啾啾声之后,从这棵树梢飞到那棵树梢,当地群众称之为富贵白头翁。大千先生从甘肃天水带来,上清城山时才10对0只。而现在从清城山环四川盆地西部,经过崇州、大邑、临邛、名山、雅安、峨嵋山一带,到处都有它们的倩影。小精灵们已经适应川西的生长条件,正大量的繁衍并装点着这片美丽的山川。

    当年湔县有个胡姓人在清城山上清宫,长期向大千先生学习绘画。同时为先生保管笔、墨、颜料和纸张等。听此人说先生是大户人家,年青时即成功成名,先生的画中暗藏麝香。因此要鉴定真假,只需从画上刮丁点颜料,化验其中有无麝香即行。他曾收藏了不少先生的画稿和作品。解放后胡姓人在县文化馆工作,专职绘画因得到大千真传,有作品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十年期间人心惶惶之时,胡姓老人在外面戴纸糊竹编的高帽,被人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批判。他上初中的儿子在家邀约造反派同学,将父亲的部分画作,包括张大千的。装裱好的每幅一卷成捆,共几十捆逐一递到火炉中烧掉!人家里还有些没有装裱的,装在一只木箱子里。甚至连家养的狗也捣乱!狗把这家主人专门装画的木箱子拱翻,画纸其中有大千先生的都弄得一塌糊涂。

    胡姓老人父子俩,已经被搞得头昏脑胀;一有识之士以1000元人民币,将这些纸片全部收购。在现代装裱技术条件下,应该说扯破的纸张许多可以还原。因此大千先生的作品在我们当地,应该还有一些留存,只不过在未知的地方而已。

    这正是:

    仙风道骨一髯翁,上清宫前倚古松。

    种好红梅开竹笼,天水玉鸟舞长空。

    暂借清城第一峰,扎根画坛建奇功。

    如今世界艺苑众,毕加身边并立公。

    ……。(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