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不知下官要回来啊,也对,象下官这样的小人物,回京来又能有几个人知道呢说着,他还唏嘘了两声。
梁大忠叹了口气,道:你是住在这家驿站里吧,正好,我也要在这里歇歇脚,咱们进去说话吧他回头冲着官员们说了一句,这才和杨泽一起进了驿站。
进屋落座之后,待仆人送上茶水,梁大忠喝了一口,这才道:杨大人,你这次回京,时候赶得不对啊,怕是会唉,怕是会倒霉啊
杨泽一皱眉,他看出来了,梁大忠象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虽没到愁眉不展的地步,可也很是郁闷。他问道:这话是怎么说的。对了,梁大总管,你怎么出京了,以你的身份应该在宫里伺候皇上才对啊
梁大忠叹了口气,道:有些话虽然是咱们这些当臣子的,不应该议论的,但你也不是外人,实不相瞒,最近女皇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大病虽然没有,但小病总是不断,所以宫里的大总管便派了咱家出来,去西山为皇上祈福。说罢。他嘿嘿了两声。
杨泽咦了声,道:皇上身体不适可为皇上祈福之事,不是小事啊,怎么只派了你出来,还要去西山,按道理来讲,就算不是大总管亲自出马,也应该是凤阁的宰相出马才对。
梁大忠脸上现出冷笑,道:大总管要留在皇上身边,所以只能派咱家出来了。这些事情,以你的聪明岂有不懂之理,无须多问。他语气中深深表露出不满,但却不是对杨泽有什么不满。
杨泽稍微一想,便明白原因了。
一定是梁大忠和宫里的大总管不对付,想想也是,正手和副手算是天生的敌人,尤其是太监这种人,要是能和睦相处。那还真是奇怪了,勾心斗角才是常态。宫里的大总管派了梁大忠出来祈福,要是独孤女皇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转,女皇都那么大岁数了。不见得会有什么好转,那就等于梁大忠祈福失败,大总管不就有了借口,修理梁大忠了么。
杨泽叹道: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啊。难为梁大总管了。
谁说不是呢梁大忠抱怨了一句,又道:且不说咱家的愁心事儿。杨大人,你可知最近京城里的官场出了很多的事情么。不少高官都落马了,被皇上下了大狱,这还算好的,有些大官甚至被砍了脑袋,全家流放
杨泽大吃一惊,急忙问道:这是为何,难不成皇上想要兴大狱
在独孤女皇当政的这些年,修理官员那是很平常的事,兴大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以独孤女皇喜欢用酷吏的爱好来说,在她的朝廷里当官,可实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就算是酷吏,在没了利用价值之后,结局也是很凄惨的。
梁大忠摇了摇头,道:皇上有没有想兴大狱,这个咱家哪能知道,但以现在的情况看,这次大狱已然兴起来了,而且超过了以往的程度,所以你这个时候回京,前景实在是让人担忧啊
他和杨泽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相反,当初还有些不愉快,可现在梁大忠有难,杨泽看上去前途也不是很美妙,所以便起了同病相连的感觉,竟和杨泽说起知心话来了。
杨泽低头不语,想起心事来,所谓当局者迷,在现在的长安里,可能很多大臣想不到,可他这个活了两世的人却可以想到。独孤女皇身体不好,现在却又把大臣们抓起来的抓起来,杀头的杀头,这明显是在为她驾崩之后做准备了,要为新皇扫清道路。
被杀头的大臣一定是不可靠的,而被抓起来的大臣却正好相反,一定是可靠的,不可靠的死了,新皇帝就不用亲自动手了,省下了麻烦,而听话的被下了大牢,那么新皇一登基,把这些大臣放出来,就等于是施恩于人,那些原本就可靠的大臣自然感恩戴德,甘心为新皇帝使用,如此一来,新皇帝的江山岂不就能稳稳当当坐稳了么。
在历史上,把这事做得最绝的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只不过,朱元璋注重的是杀掉可疑的大臣,而康熙皇帝是关起来忠心的大臣。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朱元璋杀大臣是因为继承者太弱,而康熙皇帝关大臣是因为继承者太强。新皇帝太弱,老皇帝只能亲自出手替他杀掉不听话的,反而新皇帝太强,就要多留些能干的大臣,让新皇帝好好使。
以现在大方朝廷的情况来看,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那么也就说明,独孤女皇虽然身体不好了,知道快不行了,但她还是没有最后决定,到底立谁为继承人。
长公主够强,而相王够弱,这两个人都有可能,但不管是谁,都对杨泽是大大不利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