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再无牵挂。
如今各族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杨逸则是积极整军备战,为下一场战斗做好充足准备。
但和荀彧的一番谈话却让他改变了原有计划。
“拜见陛下。”
“这里不是朝堂,文若不必拘礼。”
荀彧单独觐见一定是有事要和他商量,对此杨逸心知肚明。
荀彧也没有拐弯抹角,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陛下是否想等到休整之后,便开始进攻东境。”
“不错。”
“不知臣是否能够提前知晓陛下的计划?”
“各族主力尽殁于此,留守力量有限,每支精锐部队负责一个区域,同时发动进攻,用最短的时间平定东境。”
计划很简单,并且三国英豪对他都是绝对忠诚,杨逸没有什么好隐瞒。
“臣反对。”
没有想到荀彧毫不避讳否定杨逸的计划。
“很少见到文若如此情绪化的表现。”
杨逸不以为杵,反而饶有趣味的看着对方。
“陛下是在心忧我方兵力不足的短板。”
荀彧并没有直接给出否定杨逸计划的理由,而是主动提起王朝兵力劣势的问题。“文若大才,一语中的。”
“陛下就是太重视了,反而被遮住了双眼。”
“文若有话不妨直说,朕洗耳恭听。”
“纵观现在形势,时间是对我方有利还是对修罗族有利?”
“此事要具体分析,如果修罗族在短期内发起进攻,我方的压力比较大。”
“如果从长远来看,时间当然是对我方更有利。”
杨逸能够从三国世界召唤士兵,荀彧自然知道,所以话不用说的“太白”,两人也是心照不宣。
“所以陛下才想着要快速扩大疆域,增加手中的筹码。”
“不错。”
“但是我方的行动很有可能引起修罗族的过激反应,这又是陛下不愿看到的。”
“这也正是矛盾之处。”
杨逸没有掩饰内心真实的想法。
“陛下,臣建议以静制动,积攒能量,就如同在燕云要塞所做那样,只有具备毕其功于一役的能力,才可以雷霆万钧横扫八方。”
“修罗族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吗?”
“其实当日朝堂之上,大家已经分析的十分透彻。”
“臣判断,修罗族短期内不会主动发起进攻。”
“他们不仅占据了七重天半壁江山,还有九重天和八重天的资源支持,一定认为时间对他们更为有利。”
“只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陛下竟然具备’无中生有’的手段,要比拼势力发展速度,九重天世界各族捆绑在一起也难及我朝。”
荀彧的话让杨逸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清醒过来。
前段时间他陷入到了努力提升兵力数量的思维误区。
终日里都是想着如何扩大疆域,怎样达到有效管治,从而增加每天的爆兵数量。却忽视了从全局出发的战略前瞻。
正如荀彧所言,拥有“三国世界”,和他比拼势力发展速度,时间永远都站在大汉王朝这一边。
“多亏文若提醒,朕差点儿铸成大错。”
“陛下圣明神武,即便没有臣,您也会想通此点,及时调整策略。”
荀彧总是谦逊不居功。
“陛下,臣还有个建议。”
“文若请说。”
“您利用这段时间突破到大天尊。”
“文若倒是很看重修罗大帝。”
“臣专门搜集过有关他的所有情报,这是个劲敌。”
荀彧并没有否认,并且给予修罗大帝极高的评价。
“陛下一向都是料敌从宽,对于宿命之敌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大汉王朝一路行来颇为顺畅,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杨逸难免会有骄傲的情绪,甚至有些轻视本土炼气士。
如今听到荀彧的话,杨逸方才惊醒最近的所作所为,其中无不充满了轻忽和大意。
完全没有了最初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和奋进,那是为了生存爆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自从实力日趋强大,他甚至都已经放弃了每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
胜利累积胜利,能够带给人强大自信,同时也能让人变的膨胀,开始步入失败的危险当中。
杨逸起身郑重的整理衣冠,然后躬身向荀彧行礼,后者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莫要如此,折煞微臣了。”
“多谢文若今日直言劝谏,还望保持下去,指正朕的不足。”
杨逸还是坚持将礼行完,并且说出了他的期许。
荀彧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杨逸骄傲轻敌,但却用事实教育了他。
但所起的效果却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