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优秀学子李二牛、罗敬亭、钱益······”
绣衣使者点名的都是平日里跳的最欢的学生。
“本着遵从个人意愿,特许将上述众人送往汉城以北,驯化胡族部落,即刻执行。”
听到这里,原本还不动声色的吴玉卿立马瘫软在地。
李二牛等人更是面无人色。
而其他人则是大声的鼓掌叫好。
“我们都是受吴先生的指使,我不去草原。”
李二牛都已经哭了出来。
他世代居住在江南,如何受的了北方的酷寒。
并且他也知道北胡的残暴全部为真,所有的说辞不过是为了抹黑汉帝。
虽然知道此行凶险无比,但却没有人同情他们。
就以李二牛举例,他家境清寒,原本就是个放牛娃,不过有几分小聪明,得以进入公学。
不思报答汉帝之恩,反而被吴玉卿收买,成了抹黑杨逸的急先锋。
这样的“小人”如何能够得到大家的同情。
“车架已经在外面,有专人将你们送往汉城。既然觉得胡族好,索性就留在那里。”
绣衣使者根本不给他们分辩的机会,如同拎小鸡一般将他们扔到车上。
后面传来阵阵的掌声和叫好声。
大家早已经看不惯他们的行为,如今终于有了结果,可谓是大快人心。
其实大部分人对杨逸都是心怀感恩,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公学,他们也得不到学习的机会。
并且杨逸带领大汉崛起,让大家都能挺起胸膛做人。
边境也不用担心遭受外族的侵扰,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盛世,却被有心人贬的一文不值。
大家心中早就充满了怒火,如今终于得以释放。
此时学子们也发现,府门处不仅只有一辆马车,而是排起了长长的的车队,不少车厢中还有哭声。
既然不喜欢大汉,倾心于胡族、鬼族、蛮族或者婆罗族,杨逸都打算成全他们,将这些人送到其向往的地方。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移民”运动,在大汉疆域上演。
平日里那些大肆辱骂杨逸,嫌弃大汉,向往异族的人,全部被运送到边疆,开启他们的“心动”之旅。
“陛下此计绝妙,不仅平息了风波,还没有留下可指摘之处,这下子那群人彻底老实了。”
汉城以北酷寒难耐,经过几次大的战役,部族寥落,连生存都是问题。
估计北上诸人就是送上门的“口粮”。
山海城以东全部都是汪洋,杨逸很绅士为向往鬼族之人准备了一艘“大船”,至于能否到达,全看他们的造化。
瀚海城以西就是雪域高原,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要想翻越就是死路一条。
南疆最是简单,随处可见的原始丛林,生活着各种毒物,就连汉军通行,还需要无当飞军保障。
对于这些只会嘴上论长短的书生而言,如同进入了陌生世界一般。
享受大汉给予的权益,却时时刻刻想要卖国求荣,杨逸自然不会惯着他们。
正是因为这场来自国内的风波,杨逸突然感觉现在的行军速度并不算慢,果然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蛮军现在的士气却达到了顶峰,他们发现战无不胜的汉军,在丛林中同样是“步履维艰”。
虽然他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毕竟迟滞了汉军的进攻。
一时之间,祝峰的威望大涨。
百姓们发现陛下不仅治国有方,用兵更是如神,竟然能够和汉帝过招。
但是祝峰本人却是眉头紧锁,没有半分喜悦的样子。
“陛下,汉军阵中有支善于丛林作战的部队,有他们存在,我军对汉军的杀伤微乎其微。”
相比于百姓们的乐观,身处前线的将领们却深知汉军的强大。
“所有人全部撤回南峪城,停止对汉军的阻击。”
祝峰最终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如此大的牺牲,当让汉军不能轻视我族。”
他的喃喃细语又有多少人能懂!
蛮军突然停止了对汉军的阻击,原本让人难以忍受的行军速度,逐渐恢复正常。耗时十七天,他们终于到达南峪城。
南峪城虽然不像临山城那么险峻,但也是城高墙厚,并且经过祝峰的多年经营,勉强能够算得上是“坚城”。
由于平时负责作战的都是无当飞军,其他各部队基本都是处于行军中,所以根本不需要休整,而是直接准备攻城。
杨逸也不打算在蛮境耽搁太多的时间,投石机一字排开,他打算让南峪城军民见识一下磷火弹的威力。
彻底打掉万象王朝抵抗的最后一口气,也省却继续丛林征战的麻烦。
这一路行来,杨逸多多少少对此有些忌惮。
站在城头观察形势的祝峰看到对方摆出的阵仗,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他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