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武器也不成问题,战斗机器人抵近爆破、火焰喷射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自动榴弹发射器、爆破筒等,还有各种特种弹药,手段应有尽有。
可是现在自己是什么条件?基本是步兵轻武器,而且种类少的可怜,炮兵就这点中小口径迫击炮,根本炸不塌带上盖的掩体。
但凡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国府军也不用拿人垫了。
再听听大家的建议,似乎也都说不到实质上。
刘子龙干脆再把思维换个时间段,如果是二战时期的工业强国,他们是如何城市攻坚的?
坦克掩护步兵进攻,然后用直瞄火炮和火焰喷射器打对方掩体。
刘子龙迅速提炼关键词:坦克、直瞄火炮、火焰喷射器。
那么对应的更关键的战术意义是什么?提炼三个关键因素:掩护步兵的装甲、能够穿透工事的直瞄火力、让人燃烧的纵火物。
思路越来越清晰,最后刘子龙给出了建议:
第一,制作土坦克。用厚木板和铁皮制作一种三个人可以扛动的土坦克。在木板和铁皮之间,是湿棉被和泥土。这种思路完全来源于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概念。几种物质的叠加,有效降低了重机枪子弹的穿透能力。要知道着名的乔巴姆装甲,就是在钢装甲之间装陶瓷。
样品制作出来之后,用重机枪和手榴弹进行破坏实验,确保不被穿透,才批量制造。
第二,在距离叛匪第二道防线150米距离构筑小碉堡。碉堡呈半圆形,但是带上盖,让士兵站在里面用重机枪和37平射炮对敌火力点近距离压制。这就避免了太远打不准的问题。
第三,制作大量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准备攻坚使用。
三天后,碉堡都铸成了,30个土坦克也做成了。燃烧瓶更是方便,制作了一千个。
就在大家以为马上开始攻击的时候,刘子龙却并没有着急,而是命令部队再进行临战训练。
临战训练包括迫击炮、重机枪、直瞄火炮和步兵之间的配合,也包括各攻击小组之间的配合,甚至抵近敌暗堡后如何扔出燃烧瓶的姿势都要反复练。
既要扔得远,还要扔得准。
面对繁多而又复杂的训练,大家都颇感头疼。好在都是久经战阵,再加之之前严格训练的基础,一些领悟能力好的士兵,还是在几天之内对协同达成了默契。
与此同时,刘子龙又调集士兵,并向国府军借了一部分人,围着小学校挖深沟。他挖沟的目的是为了围困,防止叛匪一旦困兽犹斗孤注一掷的突围,一线部队措手不及让他们突围出来。有深沟阻挡,他们就很难逾越了。
毕竟突围时候没人扛着梯子,从而给后续部队增援赢得时间。
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个让大家想不到的目的。
一个是担心叛匪以地道的形式突围。毕竟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进攻部队攻入对方的老巢,却发现对方的首脑不翼而飞,往往就是利用地道开溜。所以刘子龙想看看到底叛匪挖没挖地道。
就算地道长度不支持叛匪逃跑,哪天从地道冲出来打反击,也够大家喝一壶的了。
另一个目的就是如果表面阵地攻击不顺利,那么就采取地道掘进的办法,让这些家伙再坐一次土飞机!
果然,挖着挖着,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