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梁曼诚点点头,转身就要出门。

    "回来!再吃几只生煎馒头吧,我一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杉杉又喝住了他,"你们不是八点半才上班吗,'埃及白脸'不会走这么早。"

    "嗯、嗯。"梁曼诚又退回来,却并不挨近桌子坐下,而是站着,伸筷子挟小馒头吃。

    杉杉拿着把塑料梳子,脸对着大立柜的镜子梳着额上的刘海,嘴里还咬着几枚夹针,说:"你们之间,讲话方便些,问问他,来上海是什么目的?长住还是短住?如果仅仅住一月两月,我们可以克服困难,让他挤住下的。"

    梁曼诚嘴里在咀嚼,其实一点也没吃出什么滋味。杉杉说出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仔仔细细。他点头哼着是,心里知道杉杉有这个态度,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了。但她的这一表态,也使他担上了又一份心事,万一梁思凡不想离开他,不愿离开上海,怎么办呢?

    好在这道难题得在一两个月以后再解,眼下的矛盾,暂时可以解决了。他得调休一天,先去把梁思凡接回来再说。

    看见梁曼诚进屋,"埃及白脸"跳起来向梁曼诚拍手欢叫:

    "哈哈,你这个儿子真好玩!昨晚我问他,到上海来,想到哪儿去玩,你猜他怎么说?"

    梁曼诚瞅一眼正在吃豆浆大饼油条的儿子,眨眨眼睛,把疑惑的脸转向"埃及白脸"。"埃及白脸"嘻笑着道:

    "他要去玩八仙桥。我问他怎么知道八仙桥的,喏,他就拿出这本廉价书来。"

    说着,"埃及白脸"从床头拿起一本薄薄的小书,递给梁曼诚。

    梁曼诚接过来,原来是一本上海的传说。尽管他住在上海,他也没见过这本书。他随手翻开目录,那里面第三篇传说,讲的就是八仙桥。想必思凡是从这个传说里知道八仙桥的。他哪里知道,传说中讲的活灵活现的八仙桥,现在就连桥的影子也没有了。那里和上海的其他热闹地段一样,除了一家一家门面的商店,就是拥塞不堪的人流。难怪"埃及白脸"觉得好玩。梁曼诚又看看书价,这是处理特价书,原价一元二角,处理价仅三角。他把脸转向儿子:

    "这本书你是哪里买的?"

    "县城。赶场天的摊摊上。"梁思凡道。

    梁曼诚点着头,没再吭声。他和"埃及白脸"不同,他不觉得儿子可笑。相反他从儿子掏三角钱买下这本廉价书并当作宝贝带在身边的举动,看出儿子对上海和对他的感情。儿子若不知道有个生身父亲在上海,他会在西双版纳的县城街上,买下这本介绍上海的书吗?

    带着儿子往家走的时候,梁曼诚郁闷的心头笼罩的愁云并没给驱散。他仅仅只是过了头一关,麻烦事儿还多着呢。杉杉是同意在那十平方米的亭子间腾出一块栖身之地给他了,可又怎么向邻居们解释他的身份?弄堂里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听说了此事,又会怎样议论?他梁曼诚以后如何在弄堂里做人?人家不但要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还要在杉杉和云云的背后指指戳戳,小孩子不懂事,可能还会在发生争吵相骂时直接拿这事儿咒骂云云。

    他缓缓地推着自行车,梁思凡稍落后他半步,紧跟他走着。车轮子滚动着,泛出一道一道闪烁的白光。梁曼诚眯缝着眼,害怕秋日的阳光般紧皱着眉头。

    "阿爸!"

    梁曼诚听到这声怯怯的喊声,受惊地站定脚步,回首望着梁思凡。上海的秋阳正照射在思凡的脸上,若不是瘦,他一定比现在这模样更可爱些。他有一双很像罗秀竹的眼睛,向眼窝深处微微凹进去,虽然不大,却很有神,很会体察人的心思。瞅他那模样儿,就是个来自外地的小孩,红色翻领球衣外套,一件半新半旧的蓝卡其外衣,不知是缝的时候他还小呢,还是缝得不好,如今套在他身上显得又紧又小,十分别扭。

    "我坐车后,"梁思凡提出了个要求,"你带我走吧。"

    梁曼诚一夜苦思失眠的症候显示出来了,他的眼前飞迸着无数星星,脑壳也在同一瞬间眩晕了。

    他闭了一下眼,镇定着自己,俯首瞅着梁思凡希冀渴望的眼神,委婉地道:

    "上海不同于版纳乡间,骑自行车是不能带人的。这是交通规则。这样吧,你坐到自行车上来,我推着你走。"

    说着,他把后座上的尼龙包取下,挂在车龙头上。

    "要得!"梁思凡听明了他的意思,利索地快跑两步,跃上后车座坐好,双手抓着椅垫。

    梁曼诚推着车,梁思凡喜滋滋地东张西望,饶有兴味地眺望着马路两边的商店橱窗。

    这样推着走进弄堂,那才好看呢!梁曼诚心头掠过一阵不安。只是顷刻便消逝了,人都要住进亭子间去了,他还在乎这个!不如做得光明正大些。

    再说,再说刚才梁思凡用没变嗓的童音说出的那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他的声气同罗秀竹的嗓音多像啊。当年他同秀竹,不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增进友情的吗!

    "龙宰龙宰——大哥。傣语。!曼诚龙宰!"

    梁曼诚推着单车走出人流如潮、喧哗得几乎沸腾的街子,在路边那棵团团如巨伞般的大黄桷树黄桷树——即榕树。旁刚要骑车离去,身后凤凰树荫下跑出了曼雀寨上的姑娘罗秀竹,扬着手追到他单车旁,指着车后座说:

    "我坐车后,你带着我走吧。"

    梁曼诚一怔,他瞅瞅罗秀竹,她穿一条醒目的淡黄色长筒裙,上身是一件雪青色的短衫,在清晨飘飘悠悠如纱似绫的薄雾映衬下,显得亭亭玉立,袅袅娜娜,格外地清新漂亮。

    见他不吭气,罗秀竹急了:"龙宰,要不得吗?"

    "咪巴咪巴——老大妈。呢?"罗曼诚记得,赶这天不亮就要离开曼雀寨的早市街子,罗秀竹是同她阿妈一起来的,这会儿,她咋个一个人要先回去呢?

    "阿妈竹箩里还有些豆芽没卖脱,她让我先回家,好不误出工。"

    罗秀竹乌黑的长发盘着髻,用红线系得紧紧的,把一张让淡黄色槟榔涂抹的脸衬托得美丽诱人。

    梁曼诚几乎不敢多瞅她一眼,只是委婉地推托道:

    "坐我车后,你不怕?"

    "怕个哪样?又不是没坐过。"

    "我骑得快哩!"

    "骑快点更安逸!"

    梁曼诚没有理由再推辞了,他拍拍车垫道:"上车吧,摔下来我不负责。"

    他的话招来罗秀竹一串爽朗的抑制不住的大笑。

    滇南边陲,纯粹的亚热带气候。时令进入三月,天气已十分闷热。于是乎,早市便从下半夜就开始了,一个个小摊子上方点着盏盏煤油灯,或是燃着散发油脂味儿的松明火把,把个一整条街子映照得颇有诗意。而真到了天亮之后,炙人的太阳升起来,炎热难当,早市亦就陆续散去。

    这是边地傣族昙花一现的早市的奇特风光。

    梁曼诚向寨上的小普毛小普毛——小伙子。傣语。借了辆单车,与其说是为街子上偷偷摸摸出售的来自境外的化妆品、女明星彩片而来,不如说是为了领略孔雀之乡的昙花早市的边地风情更确切。他既没药材、黄泡、烟丝、毫糯夕出售,又不想添什么日用小百货、采购啥土特产请人带回家。他只是为排遣那枯燥乏味的插队生活的苦闷烦恼而出来散散心。

    是从那朦朦胧胧的竹林里吹来的晨风拂去了他的困倦,还是拂晓的幽冥中那绿树掩映的竹楼村寨让他感觉耳目一新,梁曼诚的双脚蹬得特别来劲儿。单车呼呼生风地在大路上往前直冲。

    "好安逸啊!曼诚龙宰。"罗秀竹非但不怕,还"格格格"地一个劲儿笑着,主动地找话同他搭讪,"你耽搁瞌睡,跑来赶早市,买了点啥呀?"

    "没得啥好买的。"梁曼诚道,"就是来耍。"

    "咋个会没得啥买?"罗秀竹惊异道,"只怕你是眼界高看不上哩。"

    "你说说看,哪些算是傣家风味的特产?"

    "你想带回上海去么?喏,烤牛皮、青苔、蚱蜢"

    梁曼诚料定她准会摆这些,不再搭理她,又使劲儿猛踩足蹬。他不能告诉曼雀寨上的秀竹姑娘,说上海人不喜欢这类东西。他匆匆离开早市,还有个缘故,那便是长溜溜的街子上,都是些妇女在摆摊设点做买卖,男人们寥寥无几,他从挤得水泄不通的人流中走过,周围团转的龙英龙英——姑娘。傣语。全转过脸来瞅他,有的人还毫不掩饰地吃吃吃发出并无恶意的嘻笑。摆摊摊卖烟丝、卖香烟、备有从境外来的私货的大嫂、大婶、伯妈,一见他还"龙宰龙宰"地声声喊,非要他买下些啥不可。嗬,这边地的早市,如同是傣家妇女们包下来的一般。

    罗秀竹还在讥诮着他:"嘻嘻,一个大男子汉,赶个早街空手回去,不怕人笑你!"

    "有啥好笑的!"梁曼诚忍不住回了一下头,振振有词地道,"黑更半夜起来离寨去赶街,带那么多东西,走那么多路,全都是女的干,那才好笑呢!看看你们吧,穿着艳丽漂亮的筒裙,一张张脸都泛着橄榄色的光泽,寨里寨外,

    屋头外头,啥不是你们做?除了犁田放牛,你们傣家女啥都干,撒种、薅秧、打谷、收麦、砍柴、割草、挑甘蔗、担水、背竹篓、背背兜、在屋头挑花描云绣筒裙、骑单车赶摆做买卖

    "这样不好吗?"罗秀竹不无自豪地问。

    "你们太辛苦了。"

    "那你们上海,姑娘家不下田土、不出门砍柴割草赶街子?"

    "不。好些事儿都是男的做。"梁曼诚无法跟她细摆上海姑娘并不干这些农活,只简简单单地说,"哪像你们这里,男的光管犁田、放牛,其他什么事都不做。"

    "上海的小普哨小普哨——小姑娘。傣语。们真舒服,耍得一定好!"罗秀竹不无羡慕地说。

    光顾着说话,迎面开来一辆卡车,梁曼诚都没注意。卡车按了喇叭,梁曼诚疾忙拐龙头朝路边让,动作慌乱了些,身后的罗秀竹尖声尖气惊叫起来:

    "哎唷唷,哎唷唷,曼诚龙宰,你要把我甩到车轮底下去喽!吓出了我一身汗。"

    清脆爽亮不无张扬的惊喊声中,罗秀竹的双手拦腰搂住了梁曼诚,仰起笑脸不时擦碰着他的背脊。

    秀竹姑娘响铃般的笑声,此刻还在梁曼诚的耳畔回响。

    当年那场让他至今想来心荡神迷的恋爱,后来就引出了他与罗秀竹遭人议论、引人注目的婚姻,再后来便有了梁思凡。

    而今天坐在他自行车后座上的小思凡,已是个十四岁的大孩子了。

    梁曼诚用眼角朝后瞥视了儿子一眼,儿子正昂着脑壳,喜盈盈地望着他:

    "阿爸,那是啥?"

    思凡的手指向一座正在修建的耸入云天的高楼,那顶上是个圆形的旋转餐厅。谁知又是几星级啊,梁曼诚就连国际饭店,也只去过一次十四层楼的孔雀厅。上海新建的很多高级宾馆、饭店,他连大门都没进去过。他告诉儿子,那是宾馆吃饭的地方,会自动转。

    "哈呀,那一定安逸!"思凡惊喜地叹道,"到了那么高地方,坐着吃饭,能望好远啊!一整个上海都看得见。是吗,阿爸?"

    "大概是吧。"梁曼诚真不想打断他的兴致。但是莫法啊,很快要到家了,杉杉让他和思凡谈的话,摸摸他此次来上海的底,他一句还没说呢。杉杉对他说很容易,他要对思凡讲,就那么容易么?孩子是敏感的,梁曼诚在曼雀寨上插队近十年,他多少了解一点傣家的孩子,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差不多每个孩子——不论他的眼睛是大是小,是长是圆——的眼光中,总是含有一股强烈的新奇感。他们想了解除曼雀寨之外的一切人和事,他们的心灵因单纯而显得格外的脆弱与敏感。他若劈头对思凡讲杉杉说的那些话,儿子一定是会感觉到他在嫌弃他,在赶他走。

    不,梁曼诚说不出口,至少眼下对儿子说不出口。要说也得等他们重新熟悉以后。

    但他觉得,思凡马上要进入他的家,那个螺蛳壳一样小的亭子间,对儿子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一个新的世界。有些话,他必须预先叮嘱儿子一番,免得惹出不必要的烦心事儿。

    梁曼诚的双手越来越无力,他把自行车推得慢些、再慢些。他真希望这段路长一点,让他把必要的话都对思凡说完。

    "思凡,"他咳了一声说,"我们现在到家里去,我的家,也就是嗯,一个新家"

    "很大吗?"思凡眨眨眼睛。瞅他眼神,梁曼诚发现他已留神这一谈话了。

    梁曼诚苦笑了一下,说:"很小。去了你就知道,那房子很小。我们住了三个人,也就是说,除了我之外,还有还有嗯,你知道,回上海之后,我又结了婚"

    "我晓得了。"思凡在他身后侧接了声嘴。说这些话时,幸好他没面对着儿子,他起先以为很简单的对话,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子的嗓音有点异样,他忍不住又转过脸望儿子一眼。

    哦,但愿是他的错觉。他看到儿子眼里晶亮晶亮的闪光,仅仅只是秋阳照射的缘故。他不想往下说了,但又不得不说:

    "思凡,我的意思是说,你到我家,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也可能有些问题。总之,不论遇到啥不高兴,你不能耍娃娃脾气。"

    "我懂得,阿爸。"

    "这不等于说你就不能讲话了;有话,你对我讲,好吗?"

    "好的,阿爸。"

    梁曼诚愕然回过头去,这回看清楚了,思凡两眼噙满了泪,一颗滚圆滚圆的泪珠,挂在眨动的睫毛上了。

    梁曼诚心头紧了一紧,同样是一阵酸辛。瞧这孩子,有多敏感!他故意用轻松的语调道:

    "那我们就算达成协议了。"

    "要得,阿爸。"

    梁曼诚再不敢回头望他,但又觉得总该再说上几句安慰他的话。沉吟片刻,梁曼诚说:

    "你这么懂事,我很高兴。思凡,你毕竟长大了,是个大孩子、小大人了。"

    这回梁思凡没再吭声。梁曼诚推着自行车,默默地往前走。再过一条横马路,就到家了。在思凡同杉杉见面之前,梁曼诚觉得该嘱咐的话,都讲了。但他们真正见面之后,真正在一间屋里生活时,又会惹出些什么麻烦,捅出些什么漏子,闹些什么别扭,梁曼诚真不敢预料。眼前他只能说,思凡这孩子是懂事的、听话的;而杉杉,他的妻子,在遇到了如此重大的感情考验时,她对他还是通情达理、还是善解人意的,她是在用最大的理智处理着家庭的这一天外来客般的小客人。

    可人的感情是如此复杂敏感、幽微难测,如此地言说不尽的。梁曼诚真不敢想象和预料,思凡这样子进入他们的家庭,将给他和杉杉、女儿云云之间的关系,将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些什么撞击和波澜。

    哦,求神佛保佑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