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每到春风拂过杨柳的时候,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我就会想起爷爷,想起爷爷给我做过的那只玲珑的“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我正是八、九岁的年纪。有一次,学校组织风筝比赛,我想报名参加,就回家缠着爷爷给我做风筝。爷爷的身体不好,可为了满足孙女的要求还是答应了。他找来柔韧的竹片条,弯成弧形再捆扎起来,先是身子,再是翅膀,后是脑袋,脑袋上是一对鼓鼓的眼睛。爷爷做这一切的时候,喘息得很厉害,蹲得久了,爷爷会暂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爷爷说:“我年轻时,曾扎过一个两米多长的蜈蚣,飞得可高了。可因为后来风大,风筝线断了,风筝飘走了再没找到。”回忆往事使爷爷感到自豪,如今七十多岁的他只能用不再旺盛的精力给我做比“蜈蚣”小得多的风筝了。风筝的骨架做好了,是一只玲珑的“蝉”!爷爷在骨架上糊上白纸,爷爷嫌不够生动,又在白纸的某些部位染上了墨汁。风筝完工了,我拿着漂亮的“蝉”欢呼雀跃起来。在风筝比赛中,我的“蝉”超越了其他同学的“蝌蚪”、“五星”、“蝴蝶”,获得了第一名。
以后一放学,我就拿着我的风筝去打麦场上放,直到夜幕降临。我沉浸在放风筝的欢乐里,总觉得傍晚的时间像飞一样。那次放风筝,爷爷也来了。那日风大,我的风筝却飞得不是很高,爷爷接过线轴,顺着风势,边慢慢地走边放线,风筝格外听话的样子,不一会儿,就升得很高了,在天上成了一个“黑点“。后来“黑点”渐渐有些模糊,夜色侵了过来。爷爷开始收线,想到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我着急起来,嫌爷爷收线慢,于是跳起脚去夺爷爷的线轴,手却触碰到了线,一瞬间,只见那“蝉”像失衡了一样,打着旋往下扎落、扎落,直到落在高压线上。我傻在原地,不知爷爷会怎样训我。爷爷说:“走吧,过两天我再给你做一个。”爷爷倒背着双手走在前面,我怀着内疚走在后面,爷孙俩都沉默着,只有风吹过耳畔像呜咽的声音。
爷爷没来得及给我做第二只风筝,就骤然去世了。当我看到爷爷被穿戴一新,用红绸被盖住脸时,我站在院子里大哭起来。西天的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但那艳红却让人感到了悲凉和凄冷。
我常常跑到打麦场上,看悬挂在高压线上的“蝉”在风吹雨淋下,它逐渐地变得褴褛了。后来,就只剩一副骨架,骨架也慢慢散了,消失了,最后只留一截线孤零零地飘在风中。我想念爷爷,明明知道爷爷已被埋在了村西的果园里,但我还是喜欢到打麦场来。
二十年过去了,昔日那个放风筝的小女孩,已开始带着她的儿子放风筝了。在岁月的流逝中,我看到过许多美丽的风筝,但从没有一只风筝能像我的那只“蝉”那样,让我如此惦念和怀想。